唐榆只凝视着那几道菜,眼底漫开笑意,向那小厮颔首:“待我多谢孙小姐。”
“好说。”小厮笑道,说罢也不问他要赏,就麻利地告了退。
汤包要趁热吃。唐榆于是不再急着收拾,也去案边落了座,看看两个同院,客气道:“一起尝尝?”
“……不敢不敢。”同院连连摆手,唐榆挑眉,想了想,又道:“这菜太荤,我分一半酱方,换你们点素菜?”
说完他一磕筷子,就要分那酱方。两个同屋相视一望,左边那个立刻伸手:“不劳您动手,我来!”
.
西边一方院里,唐怡吃饱回了屋,就准备午睡了。
但不待她睡着,同院的三个小姑娘就手拉手跑了进来,扒在床边一连串地问:“你叫唐怡是吗?你家住哪里呀?从前在哪里读书?以后都住在这儿吗?”
唐怡不得不爬起来,一一答了个清楚。
十一二岁的小姑娘,住在同屋就会自然而然地混成好闺蜜。四个人不知不觉地就一同坐到了床上去聊,聊着聊着便把午睡的时间聊了过去,又该上课了。
小孩子不知倦,不睡午觉也没什么,四个人手拉手蹦蹦跳跳地一起去学塾。
下午,她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要读《论语》学算术,这些东西,大户人家不论男孩女孩都愿意学一学。本朝又民风开放,男女之间没有太多不必要的礼数,学塾便多会将同龄的孩子搁到一起,只消进度一样就行了。
于是一下午的课唐怡上得热热闹闹,下课后她在学塾门口等了一会儿,等到了自家兄长。
唐榆将要用的书交给同院的人帮他捎回去,左右手都提着些用油纸包好的点心。见唐怡出来,他往院中望了一眼,若无其事地问:“秦家小姐呢?”
“啊?”唐怡愣了一下,如实道,“她已经回去啦!”
唐榆蹙眉:“没与你一道上课?”
“哥。”唐怡也皱起眉,不解地望着他提醒道,“阿菀姐姐比我大两岁呢,怎会一道上课?”
“哦。”唐榆了然,低眉想了想,先提起右手的那些点心交给她,“这是我晌午无事时出去买的,你拿去吃着玩。”
“谢谢哥!”唐怡眉开眼笑,唐榆又一提左手的:“这是给秦小姐的,你得空帮我捎过去。就说……多谢她送来的菜。”
“好。”唐怡没多想,一时只觉回北边的住处本就要路过秦家内宅,去一趟也不费事。等走到半路,她才忽而回过味儿,一下子定住脚,心里古怪道:哥哥怎的不自己送?!
明明都住北边,哥哥自己去一趟也是一样的呀!
但是这会儿,她想问唐榆也迟了。早在半刻以前,兄妹二人就在一个岔路处分来开来,现下想找都不好找。
唐怡于是只得乖乖地继续往千福阁走,她走到院门口的时候,正碰上秦菀坐在院中秋千上想事。余光扫见有人过来,她一抬眼,就笑道:“怡妹妹!”
“姐姐。”唐怡唤了声,快走了几步,将点心递给她,“这是我哥哥晌午时出去买的,他说,谢谢姐姐晌午时送他的菜。”
“他这么客气做什么?”秦菀淡笑,心里有些说不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