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不能干。如果要引进,我们就没有必要持续对运十投资。”当谢凯跟郑宇成在秦飞的招待所安置下来后,郑宇成严肃地对谢凯说道。“要不然,运十最终会受到影响,我们有限的经费,绝对不能用到引进生产技术上。我们更需要完善配套产业!”
对于郑宇成有这样的认知,谢凯并不惊讶。
老家伙不喜欢从国外买技术,更喜欢自己搞。
哪怕比国际上差一点,至少不求人。
“如果不是为了配套,我们搞这个干什么?把运十上的投资随便用来投资什么项目,早就回本,每年产生大量利润了。”谢凯不满地说道。“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只要咱们不同意,谁都没办法。”郑宇成点头,“一会儿李明山来了,咱们直接跟他说清楚,要是上面的意思是跟美国人合作,我们就不参与这个项目了。”
“李首长要来?”谢凯一开始以为郑宇成忽悠他的。
看来军方对于未来军用运输机的主力机型是非常重视的。
虽然没钱现在就装备,提升军方的远程投送能力,对未来的建设探索是没有丝毫停顿的。
“他们不同意怎么办?”苏兴国看着孙道乾,“我们根本就无力支撑技术引进的经费。”
“如果按照之前他们的项目,虽然比较稳妥,但是成本更高,也不一定能满足部队未来的使用需求啊。引进美国人的技术,再在他们的帮助下加以改进,我们掌握消化后,完全可以向着更大吨位的运输机制造技术发起挑战……”孙道乾叹了口气,“要想快速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不引进没办法。”
苏兴国也叹气。
秦飞可是国内最大的运输机设计研发单位,到现在,连个运八的气密舱跟空调技术都搞不出来,还得靠引进。
当然,设计方面,都有着美国人不小的帮忙。
这样发展,得多少年?
404有了4.5万吨大压机,即将建造6.5万吨大压机,这样一来,可以生产受力更大的关键结构部件,那时候,也许就可以逐步挑战200吨级甚至300吨级的大飞机。
军方没钱?
军队现在忍耐?
总不会永远都没钱,永远都忍耐。
经济建设搞得越好,国防就越需要更强大才行,先做好准备工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