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其他部队训练都比这时间要晚一小时甚至更多……”伊霍尔问着谢凯。
谢凯的英语,能跟他们交流。
“这支部队跟其他部队不同,未来作战是全天候,全地域。在军队中,他们就是精锐中的精锐,需要的战斗素养远比别的部队高……”谢凯又开始推销他的特种作战理论。
枪械研究所改造的79狙击步枪跟81自动步枪,还没找到冤大头呢。
黑暗中,车队向着守备团的战术训练场前行,明亮的车灯老远就能看见。
基地几辆车都被动用了起来,亏得平时晚上都停在有暖气的车库里面,要不然发动还是问题。
谢凯跟伊霍尔还有阿尔法坐在那辆伏尔加嘎斯24上面,这是伊朗人的要求,也正合谢凯的意,一路上都在推销特种作战理论。
他的介绍,是真正打开了两位伊朗少将的一扇大门。
特别是谢凯还结合着两伊战争的一些问题来讲述,更是让他们感受直观。
“交战之前,你们两国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你们的战争模式却依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阵地战上面……”谢凯的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两位伊朗将军。
事实就是如此。
他们有世界上最先进的F14战机,F4跟F5;伊拉克人原本就有米格-23,米格-25等,后来更是引进了幻影F.1跟超级军旗。
装甲部队等,更都是排在世界前列的T72,M68等。
远比中国装备的更加先进。
然而,萨达姆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先进而又庞大的坦克部队只被他当成了炮兵使用,居然利用坦克部队围攻胡齐斯坦。
谢凯的分析,可以说完全是建立在后世各种一针见血的基础上。
面对先进的武器装备,伊朗人都是用人命去填。
当然,这种战术,也取得了成果,不怕死的毛拉们让萨达姆最精锐的钢铁洪流无法快速推进,最后给了机会让伊朗人重新组织反攻……
“一二一,一二一……”到了守备团团部,再向西北方向行进了数公里,已经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还没到,就远远听到了口号声。
“欢迎各位!”何超跟杨斌两人在战术训练场外面的岗哨位置等着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