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国内没有完善军工制造体系,所有装备都靠采购。很多时候,采购的装备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被收了钱的国家以各种理由卡脖子,拒绝交付。
甚至,在之前两伊战争中,战争前定的武器,到八年战争结束都有很多武器装备都没完成交付。
卡奇姆并没有因为谢凯说他们也是受害者就改变态度。
“谢凯,我们从归国引进的生产线已经完成,到现在尚未开工,连提供维修培训都很难……”
伊拉克的萨德-25工厂,原本是为了空军发展而建立起来,之前就承担一些维修任务,甚至在总统的计划中,将会自己改进飞机,并且对飞机升级……
跟中方合作谈妥后,萨德-25工厂扩建厂房、安装中国提供的战机生产线。
生产线已经安装调试完成,技术工人培训合同都即将结束,到中方技术人员快归国的时候,中方该提供的第一批零部件都没到位。
当初合作协议中,伊拉克分三步引进中国超-7A战机全套生产技术。
第一步:中方提供整机及生产线,对伊拉克技术工人、维修保障团队进行培训,完善保障系统。
第二步:中方提供部分零部件,伊拉克技术人员在中方技术人员指导下,开始组装战机,并且建立实验检测系统。
第三步:伊拉克技术员按中方提供的图纸和技术标准,引进中国零部件,独立组装超-7A战机……
当初伊拉克为建立自己的战机生产能力,才签订这样的技术引进协议。
伊拉克空军装备的战机数量不少,所有的战机都从国外引进。
伊拉克国内觉得一方面成本太高不划算,另一方面则是国防安全都由其它国家把持,一旦开战无论西方国家还是苏联,都会以他们国家利益为前提来考虑,拒交本应交付给伊拉克的各种武器装备……
两伊战争时期,如不是向中国采购武器装备,伊拉克在战场上的消耗根本无法得到补充。
卡拉姆见谢凯等中方人员闭口不提这事,现在不提更待何时?
最好让中方立即提供零部件让他们开始组装。
汪贵林见伊拉克人面露不悦,赶紧解释,“诸位,请放心。按合同,第一批应该交付给贵方的零部件和电子系统都已打包装箱完成。同样出于对安全性能的考虑,还没起运,这些零部件可以立即起运。”
“第一批有多少?”卡其姆问中方人员。
“五架。”谢凯平静地说道。
按照合同,中方第一批只需提供2架战机的零配件由伊拉克进行组装。
由于各种原因交付时间晚了,中方第一批交付给伊拉克5架战机的全套零部件,很多零部件早生产出来,并且组装成了部件。
易卜拉欣在旁边很少说话,这时候不得不提醒伊拉克军方人员:“诸位,当初我们跟中方签订的合同,明确要求由我们自己组装,不仅超-7A,主要是超-7B。”
卡其姆等人自然知道伊拉克跟中方签订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