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部门的领导们,不同意从中国引进电子传感器以及相关配套的基础技术,情有可原。
作为军事工业委员主席的奥列格不同意,米沙维奇夫斯基就觉得这有些过分。
奥列格.巴克拉诺夫清楚国内电子工业技术水平,不引进,就只能等着坠机。
这时候要面子,却让军方蒙受巨大损失,怎么能行?
苏-27战机的缺陷严重影响到作战能力,就因为电子工业基础太落后。
如果不增加天线直径、发射功率及接收装置,使得N001雷达体积过大,超重数百公斤,苏-27完善的结构设计跟气动布局不会做出更改,也不会未了减重在主框梁跟核心结构上打孔,让战机重心重新平衡,苏-27的作战性能会强至少一倍以上。
电子工业基础落后,使苏联在很多领域研究投入的成本远比有着良好基础的项目更多,甚至进度也比西方国家慢不少。
苏联宇航工业因为电子工业基础落后,卫星等使用寿命不久,只能不断发射弥补,否则不会消耗这么多成本。
苏联一直在想办法从西方国家引进相关技术。
西方国家也知道苏联在哪些方面欠缺,对这些技术严防死守,不会让苏联得到。
现在中国有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基础技术呢。
“米沙维奇夫斯基,你不觉得你现在的态度很危险?最开始是你支持跟中国合作,现在你要求扩大与中国的技术交易,甚至从中国引进技术……”
听到奥列格这样不负责任的指责自己收了中国人的好处,米沙维奇夫斯基懒得辩解。
为什么跟中国合作,谁都心知肚明。
见米沙维奇夫斯基不说话,奥列格也意识到失言,叹了口气。
“从中国引进技术,中国是否会同意先不说,中国一直都是希望拿到他国先进技术,我们从中国引进,需要多大的代价?除非用让中国人更动心的技术交换,中国人怎么会同意?”
米沙维奇夫斯基赞同地点点头。
要想从中国拿到技术并非易事。
“可以先尽快从中国采购一批电子元器件,更换部队战机上的。国内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以我们的技术实力与基础,只要投入足够,不会需要太长时间就会解决。”
米沙维奇夫斯基对苏联研发能力还是有很大信心。
可他们也知道,加大投入,不过是一句空话。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再次召开相关部门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