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凯指着安-225旁边一架外形差不多,体型却小了不少庞大飞机问着安东诺夫的高层。
与安-225相比,这架小很多的飞机像安-124,可谢凯不确定。
尤里亚夫顺着谢凯的目光看去,“是的,安-124。刚出厂的,即将交付空军。”
季米诺夫并不想向谢凯介绍安-124。
在他的示意下,总设计师皮奥特尔·瓦西里耶维奇·巴拉布耶对着谢凯介绍起安-225飞机。
“安-225,由于研发时间短、任务重,为了降低研发难度,我们按照安-124运输机设计理念设计,使用的技术都是成熟的。由于安-225主要用途是运输跟发射暴风雪航天号飞机及火箭,所以生命保障方面,考虑的并不是非常全面……”
这些情况,谢凯早就了解了。
为了表示尊重,留下好映像,巴拉布耶介绍时,谢凯还是装着非常认真在听。
见谢凯听的认真,巴拉布耶继续介绍,“从1985年春季开始设计,88年11月30日出厂,2月21日首飞,今年5月12日首次完成背负暴风雪号发射的飞行任务……”
介绍时,总设计师满脸自豪。
安-225这样的飞机确实让他有自豪的资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型的飞机,即使是对安-124飞机的放大,设计跟制造的难度提升,也不是一点点的。
主体结构强度都需要增加很多。
与安-124相比,安-225无论最大起飞重量还是载重能力,都增加了50%。
主货舱载重设计250吨,顶部货架背负能力为200吨。
整个飞机能在内舱跟背部货架同时搭载货物的时候,真正的最大载重能力是320吨!
谢凯对这组数据并不怀疑。
西方世界猜测安-225运输能力至少有300吨,苏联人报出320吨,肯定不会夸张。
甚至,他觉得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设计师、安-225的缔造者报出的数据还是保守的。
安-225空重175吨,载上320吨重量,不到500吨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