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谢凯感到很意外,苏联人在价格方面不愿意让步,谢凯也没辄,谈下去,不会有进展。
可不谈又不行。
索性,谢凯对着苏联人提出另外一个合作方案的设想。
“先生们,我们可以考虑另外一种合作模式。”
苏联人见谢凯说另外一种合作模式,一脸疑惑地看着他,他们不知道这小子还能提出什么别的有建设性的方案。
谢凯对苏联人说道:“先生们,大家都知道中方这一次得到了很多订单。我们国内航空技术力量薄弱,工业基础差,就算国内所有航空制造公司联合起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订单。或许,在生产过程中咱们双方可以合作。”
谢凯这话一说出来,112厂的赵玉军急了。
这小子想把国内联合生产模式搬到跟苏联的合作中来。
以苏联庞大的制造力量,国内工厂将失去很多生产订单。连112厂都没法跟苏联人的战机生产工厂竞争。
着急也没用,赵玉军没法阻止,只能求助地看着赵峥。
赵峥也不知道谢凯具体要怎么合作,这会儿自然无法反对。
谢凯的提议让米萨维奇夫斯基和阿列克谢都来了兴趣,一脸期待的看着他,想要听听具体合作方案。
“超-7A跟超-7B都是我们研发设计的外贸型战机,这款战机现在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好的名声,有着很大市场前景,我们双方完全可以联合生产。”
阿列克谢.斐德罗夫急切地问道,“如何联合生产?”
作为米格制造厂的总经理,他自然希望米格制造厂拥有更多的订单。
足够的订单才能带来更高的开工率,养活庞大的工厂。
无论谈发动机,还是谈弹射座椅,对于米格制造厂来说,都不会有太多收益。原本就在考虑,如何跟中国的合作中让中国人给出更多订单。不出口米格-29战机,也可以有别的合作。
无论如何,苏联人都没想过,作为代工厂帮中国生产各种战机零部件。
谢凯提出后,苏联人沉默了。
谢凯对着苏联人说道:“超-7A,无论是在材料方面,还是其它关键零部件生产,我们国内因制造力量薄弱导致产能跟不上,苏联的生产能力,全世界有目共睹。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合作,贵方按照要求提供各种零配件,最终实现联合生产,达成双赢……”
谢凯的想法很明确,把苏联一些工厂变成中国的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