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刘彦点到为止,笑谈道:“盈益兄携狐仙在外云游一年,想必也感触良多。若能善思改过,必有一番成就!”
唐满对这位君子心生礼敬,拱手说:“奉义之言甚善,小生愿改过自新,可是芸娘不愿饶我……”
李通判适时问:“世才可否说和一二?或有驱狐之法?”
此言出,唐家叔侄齐看刘奉义。
刘彦思量少时,说:“狐仙芸娘两次搭救于他,是为盈益兄恩人。把芸娘赶走,岂不是忘恩负义?”
“何况,驱走也只是一时,她想找寻盈益兄,还能找得到。”
“只能用‘和’来解决此事。”
“想求和,就要使她满意,让她觉得可以饶恕,方能解脱纠缠。”
“言之有理!”
唐知州随即问:“奉义可有好法子,相助小侄与她和解?”
刘彦道:“不如先改个名字。令侄之名和表字都犯了忌讳,无形之中影响其心性。”
“其名满,字盈益,听起来是‘福满之意’,实则是‘引祸之名’。”
唐满自思,不大明白其中道理,感觉像是在给自己‘批八字,测名字’。
他问:“一个名字如何能招致祸事?”
唐知州却听得懂君子话意,与侄儿讲解:“满则盈溢,盈溢则生放纵,放纵则无所顾忌,无所顾忌岂不引祸?”
“你自己想想,此番灾祸,是不是皆因‘盈益放纵’引发?”
“奉义道理通达,不知改个什么名字,可以给小侄消灾解难?”
唐满眼目看向奉义。
刘彦说:“《道德经》有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名可改成【文缺】,字可改为【盈冲】。取经中话之意。”
“唐文缺,唐盈冲,好名字,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