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仙侠小说>聊斋狐婿> 第163章 仁义之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3章 仁义之用(2 / 3)

有一次端木赐帮国人赎身,当众撕毁了收据,表示不要国家来报销。

孔子得知很气愤,说:“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为奴同胞了。”

后来果如夫子之言,鲁国这项仁政没能实施下去。

并非国家不再给补偿金,而是没有人敢去领,怕被国人耻笑‘贪财不仁’。

前日胥君就用这《鲁国仁政》和《子贡赎身》典故,与刘彦阐解‘仁之要义’所在。

刘彦请官家厚赏船家,其实是在效彷‘鲁国仁政’。

他说:“眼下临安,处于灾疫逆转之局面。但局势尚未形成稳固,需要八方协力相助,方能盘活这座城,使乡民灾后可以安稳生活。”

“人治, 不止是治疫。”

“瘟疫退后, 百废待兴,还要考虑百姓生活等各方面。”

“帮助他们自力更生,把支离破碎的家业支撑起来,使百姓都得以复业。”

“不然,来年就会闹饥荒,”

“如何请动各方有善士、商客助力我乡?唯有施仁政,行仁术。”

杨万山心窍明光,接道:“所以要厚赏船家,让各方都知道临安人‘知道恩义’。”

“船家得厚报,是为先例!有了先例,才有后效!”

“正是如此。”

刘彦折扇抚掌说:“船家之例,可以解除想行善之人的顾虑,亦能引来那些纯粹谋利之人,只要利够大够多,他们就会不顾风险而来。”

万山闻此,又有些不解:“引来谋利之人有何用?他们为了利益,会把东西卖价很高,如此我乡利益就受损了。”

“世才前一句还说仁术,为何又要以利诱之。”

刘彦折扇压他肩头,引到旁边说:“仁之要义,首先不伤利益,同时使彼此都受益得好处……”

“如《子贡赎人》典故里,‘鲁国奴隶得赎身’‘相助之人得美名’,而国君则得百姓民心。”

“民心在握,国无城墙也坚固如山。”

“所以‘用仁必先施以利’,把利送出去后,同时对自己有益,便是‘行仁术’。”

“仁和利,仁与善,是相互牵连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