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督造火药的紫金楼总管太监袁央满面愁容,上峰已经下了严令,必须在一月之内铸成二十门炮,可这谈何容易,造火炮用的是泥模,模制好了还要较长时间才能干透。
从开工到泥模到熔轮到刻金到出炮至少要一个月。今年冬天,天气不好,雨雪连绵,泥型干不了,炮就出不来。
上峰给的图纸,紫金楼已经研究了很久,紫金楼甲级执事茅山道士齐慈建议用铸灰铁炮或者用失蜡法铸青铜,可朝廷现在正缺铜铸钱,会把存量铜拿给咱们铸炮?
至于灰铁,工部的人意见也很明确。
这玩意淋雨见水容易生锈,铸出来的铁管容易产孔。
关于矿料,铜铁局方面也出了底线。
库存的铜料已经被三司杜相公下令冻结了六成,户部要拿去铸钱,杜相公已经放话了,谁敢动他的铜,他就跟谁过不去,剩下的三成被礼部和兵部冻结了,要拿来造礼器和兵器。
至于各地的官铜窑,目前还不到夏解的时候,如果要用铜铸炮,得等户部四月份把全国夏解核算入库了才行。
袁央去找皇帝裁决,皇帝却让内侍省自己跟户部协调。
至于铁料,铜铁局方面倒是能如数提供。
最后几十名官员道士工长举手表决,大多数都赞成采用灰口铁,总管宦官袁央上报请求定夺,皇帝同意了。
至于制艺过程和技术措施,紫金楼方面大体上是按照皇帝下发的《图说火炮》来进行的。
先按火炮大小,把炮身分成四到七节做出泥型。
第二步,按泥型炮身节数,分别制作铁模泥型,每节泥型对半分成两瓣,然后用车板旋制打磨铁模内面,然后烘干备用,接着把泥型放入预制把手,浇注时跟铁模铸成一体。
第三步,用泥型翻铸铁模的时候,先把炮口节倒置,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之后,盖上泥制平板,将型箍紧,用铁水浇注之后,就得到了第一节铁模的一瓣,然后除去填泥。
接着如法炮制铸得另一瓣,这样逐节浇注就铸成了层层榫合的整套铁模。
最后铸炮的时候,先在铁模的内外表面刷上用细稻壳灰细沙泥加水和成的涂料,然后再涂刷极细煤粉调制的第二层涂料,然后箍紧铁模烘热,接着装配泥芯,浇入出炉的铁水。
等铁水凝固中后,就立即脱去铁模。
乘炮身还是红热时,迅速清除炮身毛刺。
最后除净泥芯,铁炮就铸得了。
总管太监袁央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跟各部门的官员道士工长开完流程会之后就下令继续开工,各单位郎中、主事、工长、执事、总监、令丞、常侍、匠人迅速就位。
为了生产效率和工程进度,袁央还对生产事项进行了一定调整,紫金楼的人,不论工匠官员道士,一起编为四厢。
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一名,统管十户,一厢从业人员分为铁、炉、熔、火、泥、药、风、输、字、监等各类性质,二厢分为警戒、监察、更夫、录事、材料等科。
三厢全都是做饭的,负责一日三餐和工钱核准,四厢是理事科,负责承上启下,处理各类日常生产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