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游戏竞技>最后一个唐朝皇帝> 第134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4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3 / 5)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两个月时间过去,如今的鄂岳云集了江西、湖南、宣武、浙东等地的精兵,光是援军就接近四万人,加上鄂岳本兵,杜洪现在手上的可用之兵超过十万人。

此外,钟传、周岳、董昌还上表为他洗罪。

名义上是代为陈情洗罪,实际上当然是威胁朝廷了,说什么按照本朝旧制,朝廷理应任命杜洪为武昌节度使,为何要出无名之师讨伐恭敬的臣子?湖南节度使周岳在奏章中先拿李惟岳袭成德节度使的前事举例,还提到李正己和梁崇义,跟着又讲到了李怀光和李希烈。

陛下,您自个儿看看,李惟岳、田悦、李正己、梁崇义、李纳、李希烈、朱泚、李怀光、朱滔、王武俊、吴少诚这些人,他们是天生反骨吗,他们谁不是被朝廷逼着造反的?

陛下能宽厚李克用与朱全忠,为何不能宽待杜洪?

他只是想转正当个节度使,他有什么罪?何罪至于受伐!

吾皇三思,臣诚惶诚恐,顿首!

这些话的暗喻是什么,相信不用多说。

如果陛下决意对鄂岳用兵,那就别怪咱们不客气了。

四王二帝的先事,臣等也不是不会。

奏章一出,朝野哗然,满朝文武无不咬牙切齿,钟传的口吻倒是很客气,但出于唇寒齿亡的道理,也充当了中间调停人,希望李晔能以社稷为重,不要随意兴兵,至于董昌,自从向僖宗请封越王被拒后,对朝廷的仇恨和不满越来越强烈,当年的屠龙少年已变成了恶龙。

这回杜洪第一个挑头,董昌便也借机响应。

周岳所言固然大逆不道,但董昌的态度更嚣张,奏中最后一段如是道:“陛下明鉴,非臣负朝廷,实乃朝廷负臣,臣进奉钱粮金帛经年不绝,何惜越王不与?臣或可善自为计!”

善自为计是假,打算自取自立是真。

杜洪之所以敢跟狗皇帝翻脸,使者回归是重要原因,仇恩嗣等人出使各镇,董昌和周岳明确表示鼎力支持,钟传表示呼应,朱全忠表示视情而定,至于其他几家,孙儒和杨行密正在决战,都无暇他顾,福建陈岩不敢插手,徐州时溥没有回音,荆襄赵德諲选择了拒绝。

赵德諲虽然和朱全忠穿连裆裤,但就地理上而言,长安的威胁更大,如果朝廷怪罪下来,不等朱全忠派兵来救,他的脑袋就得搬家,赵德諲背后有朱全忠,皇帝背后也有李克用。

后台,谁没有?

况且四镇伐晋也没有战果,赫连铎反倒叫李鸦儿捉了生。

如今朱全忠正是伤心的时候,讨伐李鸦儿无果,夫人张氏也死了,哪还有太多心思他顾,况且根据他的发家史来看,为了一个杜洪而开罪朝廷,这种赔本买卖他是不会做的。

出于情义,暗中派点援军可以,明面上决不会下场。

不过这对于杜洪来说并无所谓,钟传、周岳、董昌表态就足够了,杜洪相信,只要自己守个一年半载,等貌似强大的朝廷暴露出虚弱的真面目,天下肯定会有很多藩镇出面响应。

等皇帝黔驴技穷了,还不是任自己拿捏?

哼哼,到那个时候,可就不是一个武昌军节度使能摆平的事了,昏君要想息事宁人,起码得下三道旨,先是下旨好言好语认错,承认自己为武昌军节度使,然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衔,接着下旨册封郡王的爵位,最后加自己中书令,就像当初穆宗对待王廷凑那样。

要是运作的好,即使是二帝四王的局面,也不是不能重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