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抗战英雄谱> 第256章 军事工业的发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6章 军事工业的发展(3 / 3)

手里拿着晋冀鲁豫根据地工业发展部部长何大年的月度报告。

如今兵工厂的月产量达到了:

41式半自动步枪3万支。

41是左轮手枪6万支。

各型迫击炮1000门。

105毫米重炮15门。

75毫米山野炮45门。

仿92是步兵炮100门。

大小喷子2万支。

地雷10万颗。

手榴弹/手雷40万颗。

各型炮弹2万发。

各型子弹4000万发。

41式半自动步枪和41式左轮手枪需要加快对部队的装备。

92式步兵炮需要需要装备到各个团级部队。

黄志勇的短期目标是野战部队全员换装41式半自动步枪,副武器装备41式左轮手枪。

如今的迫击炮、地雷、手雷以及弹药可以大批量向附近的根据地提供。

黄志勇也注意到了,兵工厂里没有机枪的生产,不是没有掌握制造工艺,而是机枪枪管的钢材一直还没有达标。

钢铁厂如今生产的钢铁只能满足半自动步枪的射击需求,连自动步枪的要求都达不到。

也是因为材料的问题,兵工厂生产的大炮,在射程方面只能达到日子的80%,而且使用寿命不到鬼子同类型大炮的三分之一。

军事工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