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拆完,周飞宇并未感到很大难度,对于智能机器人的构造原理以及制作工艺都有了大概的判断。
然后,他又花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认真仔细的把拆了的零部件又一件一件的安装了起来。忙碌到凌晨一点多,这台智能机器人又被重新装了出来。
周飞宇操作了一番,无论是行动还是反应,和没拆之前基本一致,这让他顿时就有了底。
之所以说基本一致,是因为任何一台机器设备,只要拆了之后再原位复原,性能必然会比原装要拆,因为有些部件拆过之后性能就会有损失。
最典型的就是缝合在机器人内部的一些胶类材质,很多胶都是那种压敏性质的,在一定压力下一定时间之后才粘合力最好。一旦失去了压力,胶的活性就丧失了。哪怕再次粘合并施加压力,活性也是大不如前。
这种胶,也广泛应用于手机领域屏幕和机壳的结合,一旦用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粘性越来越强,然后到一个峰值保持住。
当然,这种胶也不是永久保持巅峰粘性,依然会时间的变化开始降低性能,最后老化剥落。
程序部分,周飞宇暂时还未动手试验,等摸透硬件性能再说。
走出实验室的时候,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夜色极其清冷,周飞宇不禁打了个哆嗦,疲惫的精神立即清醒了许多。
第二天,周飞宇没去搞那两台智能机器人了,而是去了新厂区。此时,吊装已经全部完成,要开始和研发、工艺、设备以及洪都机械公司的调试工程师一起安装和改造那些智能机械手。
要建设属于自己的智能制造工厂,固定的设备就不说了,智能的生产线体是不可避免的。
这一个智能工厂,除了要兼顾未来的研发趋势之外,目前更重要的是配合研发部,研发出现有四款材料的各类衍生品。
譬如FY-01这种光学材料,能不能制作反射镜面应用在其它领域呢?能不能用这种技术制作镜头呢?
要说目前四款材料,那种材料的衍生品最多、最值得投入研发,那一定是FY-02这款电子级PI材料了。
耐高温、耐低温、耐辐射、热塑性、热固性、低介电常数等等,这些属性单独拿一个出来都足以打造出一款优秀的细分材料来。
安装改造的进程不是很顺利,这涉及到很多方面。
但随着安装改造的推进,飞扬公司新进的研发、工艺、设备部员工才见识到,自己的老板到底有多牛。
他们此前知道周飞宇在材料研发领域有着惊人的成就,也认为理所当然。但当周飞宇亲自参与智能生产线体的改造过程,他们才知道,原来周飞宇在机械工程领域同样拥有惊人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