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峰跟着点头:“对呀,还真是这样。我刚才想了半天,才想起自己的香皂剩得不多了,找到了去服务社的理由。”
新兵的生活当然单调,现代人又时时被手机充斥着生活。现在他们的手机让收上去了,得到新训结束后才能还给他们。
李万亭想到,中队学习室里,仿佛还有些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让借。要是可以借的话,那下午他跑步前也便有事做了——别以为放了假就可以睡懒觉,该到了起床的时间,一样得把被子叠整齐,床单拉平整。
出了服务社,他把自己的想法与二人一说,他们也十分赞同,相伴着又转战到了中队的学习室。书不多,有四五十本的样子,上面的扉页已经要翻卷了,看得出一定被历年的新兵翻阅过。
中队的通讯员在这里值班,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书可以在学习室里借阅,却不允许拿回班里。
“那咱们学习室也不是成天开着,要是一本书正看到一半,想看却没开门怎么办?”李锴一向善于发现问题。
通讯员其实就是上一年的新兵,看起来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小团团脸,眼睛是所谓的笑眯眼,不等说话,两只眼睛已经弯起来了,让人看了不由得跟着他心情十分放松。
“这还不简单。”通讯员一说话,露出两个酒窝,更让人觉得喜庆。这样的笑脸,让人不得不怀疑,中队干部让他做通讯员,是为了调剂一下紧张的训练生活:“我没事的时候肯定在队部。你们要是想看书的话,直接到队部叫我,我来给你们开门就是了。其实每天晚上学习室都是开着的。”
原来是这样。李万亭他们向这位“老兵”道了谢,就来到书架前,看可有什么自己感兴趣的书。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在这里发现了一本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样一本演绎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区别的词话,摆在这样军营的学习室里,是那样的突兀。
协调吗?显然不是。军营只认热血,讲究的是练为战、战必胜,容不得风花雪月。冲突吗?也不尽然。无情未必真豪杰,古来多少边塞诗人,就是在战争的间歇,谱写了一篇篇华章。
在那些最粗砺的外表下,往往安放着最柔软的灵魂。所以才会在这样的军营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本《人间词话》。可能是哪位曾经来训兵的干部或是骨干,本身是雅好诗词之人,自己来训兵时随身将这本书带了来,可是走的时候却忘记带走了。
也可能是哪一个新兵,从家中长辈手中接过了这本书,却在军营中将它弃之不顾,只想着自己铁马金戈,忽视了长辈的拳拳之思。
带着这种矛盾的心情,李万亭小心地将这本书取下来,默默地坐在桌子边看了起来。李锴找的是《小说选刊》,对着一个个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倒是梁绍峰,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和他们打了个招呼,自己回了班里。
张小毛他们外出回来,已经是下午四点了。刚回班换好衣服,中队就一声哨音,将大家吹到楼下点名。值班班长对人员进行清点,发现所有人都按时归队后,将话语权让给了中队长。不过中队长的话一向简单,只让大家不能因为放假,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就放大家回去。
“快来,快来,我们给你们带了好东西。”张小毛一进班,就迫不及待地把门给关上了。大家不知道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只能看他从自己的包里往出掏东西:两只用塑料袋装着的烧鸡,赫然出现在大家眼前。
就算是昨天刚会完餐,大家还是眼前一亮。李万亭敢保证,对着那两只鸡,几双眼睛冒出的光,一定是绿色的。
刘东西一边上前打开系着的塑料袋一边说:“你们两个太帅了。我这些天最缺肉了。”
刘南北对这个哥已经放弃治疗,只是出于自我安慰地叫了一声:“哥。大家都还没动呢。”
刘东西十分理直气壮:“对呀,我看你们都在那里瞎客气,就替你们服务呀。”
张紫阳在一边对大家说:“刘东西说得对,大家就都别客气了。快点吃完了,好早些打扫战场,要是让班长发现了,有咱们的排头吃。”
“可惜你们班长的鼻子太好使了,已经闻着味回班了。”林克的声音在张紫阳的身后响起。原来刚才张小毛虽然关了门,可是大家的注意力全让那两只烧鸡吸引,竟没发现班长是什么时候进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