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奇怪的核准方式呢?
原因很简单——
朝廷认为,战役中的破局方式,因为在溷乱的战场当中,不了解战况的人,并不能证明这一点,很容易造假。
因为这种情况,不是身在环境中的将士们,万一底下的将军领头作假,给人贴金,冒领了功劳怎么办?
而且,大明是以文制武,文官统领武将,只有通过了文官的审核,武将的功绩才能得到认可。
只是,文官并不会上阵打仗,更不懂那些破阵的关键点,总觉得底下的武将会以此欺瞒自己,于是就做出了以斩首数目为核准方法,简单快捷。
虽然不懂打仗的细节,但文官起码还有一双眼睛,看带来的敌军人头,总能理清楚功绩。
然而,这样的情况,虽然杜绝了武将对破局举措的作假行为,但却催生了更加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杀良冒功,和延误战机两种情况!
后者,发生过不少次。
明明打赢了胜仗,但是士兵们一看到满地的敌军尸体,直接走不动路了。
只要往前追击,就能歼灭敌军,可是士兵们不愿意走了。
看到人头,双眼发光,跟发了疯似的。
不管不顾,直接蹲地方疯狂割人头,警惕性全无,追击也不当回事了。
以至于,甚至发生过儿戏般的被敌军瞧准时机,在明君满心欢喜,沉醉于割人头的时候,趁机回击,结果明君大败的情况……
明明一开始打赢了,最后却因为专注于割人头而打了败仗,这种荒唐的事情,发生了还不止一次。
当然,除了有心了解这些的人,普通人是不会知道这种情况的。
因为根本没有宣传……
就算没有发生被反过来打败这种情况,许多情况下,都因为割人头而延误了许多战机,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为了所谓生怕先登、夺旗、冲锋、破阵等等破局关键行为被武将作假,那些官员为了制衡这种情况,干脆舍弃了对破局行为的奖赏,进而本末倒置的看重割下来的人头。
以我军割人头的数目来核准这一次战役的功劳……
这未免太过荒唐!
但是,正因为这种荒唐的本末倒置,又催生了另一种在大明十分常见且更为荒唐的现象——
杀良冒功!
尤其是在大明的边境地带,比如辽东各地。
许多边境的对方军民,为了生存跑过来投诚,结果边境军因为朝廷不发饷银,自己割不了人头没有奖励,干脆把这些已经投诚的民众给霍霍了。
由于这类事件发生了不少次,导致许多边境对面的军民都不敢轻易投诚了……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莫过于割自己人的人头!
顶级托尼老师,最早便产生在大明时代!
我方大军打了败仗,死了不少士兵,边境总兵惶恐不安,为了掩盖这种败绩,总兵不敢把阵亡将士的数目往朝廷上报。
但是,死了士兵,虽然不上报,但总要银两安置吧!
否则,那些士兵的家属们肯定会怨声载道,联合起来参自己一笔的。
于是,这些边境总兵就会把目光放到自己的边民身上。
准确来说,是头上!
没钱安置阵亡的士兵,但总要弄个由头,搞来一笔钱。
既然没有能力去征讨敌军,那就把自个儿的大明边民给霍霍了,再帮这些被霍霍的边军理个发,把他们弄成蒙古人或者是女真人的模样,给朝廷报功。
蒙古人人头奖赏最高,女真人稍微少一点。
但是,斩首蒙古人难度也更高,所以,他们往往会将这些被霍霍的边民理发,假装成女真人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