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轻轻拂了拂广袖,袖笼中幽然的冷香淡淡飘散,八角琉璃宫灯中微红的火光仿佛蹿进了她的眼底,她的嘴角微微勾起一道弧度,很轻,却已足够动人心弦,她道: “你眼中甚若一切的富贵权势,在我看来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小利。我之所念,便如那老叟,余欲听之,而心不可。”
秋意渐深,叶已泛黄。窗外不复旧景,终现了凋敝。
此情此景,催人泪下。周如水悲从中来,却是笑了。
这笑嫣然,坚定,更透着了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绝。她盯着了谢釉莲,如是不服输的冬梅,极轻,极是平静地继续说道:“你不懂我,君父亦不解我,你们都不知,我便是死,也要葬在吾周的山河之上。”
她曾听有一话,道是人之艰难处,多从贪恋处见。
遂或因她的贪恋太多,才生了近日艰难。
只她心中坚定,旁的富贵权势,旁的儿郎广土,她不稀罕,望也不愿多望一眼。左不过不做这帝姬了。再不济便是末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她便到死,也仍要死在这周土之上。
周如水话音掷地,谢釉莲便是一凛。她静静地盯了周如水一瞬,扭头,便疾步出了殿去。那步伐太快,仿若落荒而逃。
实然,谢釉莲是愕然的,这愕然中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失望,或是庆幸。
她原本以为,周如水与她是一样的。她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同被家族大利逼进了犄角旮旯。却结果,她满腹恨怨,周如水却未有。周如水有的只是坚定,坚定到死亦无惧。
这无惧,才真叫她惧怕,既讽刺着她往日的胆怯,又给了她难以言说的奢想,若是当初,当初……
今时周国春旱严重,干涸缺水。前岁彭泽大饥,便可见其厉。
周国如此,北境外的蛮人遭灾更甚。北境之外,田土龟裂,过半的草原都干枯而死。遂天灾为**推波助澜,蛮人六大部族皆因断炊,众用不足。又见秋冬将至,便一拍即合,再起了盗边之心。
遂战报连连传入宫中,北境战事僵持不下,蛮贼不死不休的架势远甚当年。更周国这头,明明算着蛮人荒饥无粮不可久战,却哪想才只消停十日,又是一场猛攻。蛮贼丝毫未有退却,兵卒更竟未有受饥之相。
这般纠缠不休的战事叫周国的天空都似笼着一层黑云,四下各郡,也因战事哄抬起了粮价,各地粮商囤积居奇,粮价一日甚过一日,逼得各处府衙急急压制。
周王的脸色一日黑过一日,治粟内史赶急赶满地整理着春夏各郡上报的租税钱谷盐铁收支,少府也不得闲,正想着法子挪出一部分府库金银用于北境迎战。
宣室之中,听着内史的奏报,周王的眸光微微一凝,忽的搁了手中的奏章,扭头问寺人旌,“魏君特使何时至周?”
寺人旌一凛,上前一步,恭敬回道:“就是这两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