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朱辰濠的那些旨意正式下达后,立马便引发了轩然大波。
当那帮大臣看到从左至右横着写,中间还夹杂着标点符号的圣旨时,一个个瞬间就懵了。
可以说怎么看怎么别扭。
一时间自是群情激奋,纷纷上疏要求皇帝收回成命。
其实加标点符号的影响还不大,那些官员真正反对的,还是书写和阅读顺序的改变。
所有人几乎都将火力集中在了这上面,其余像什么开办数学研究学习班,推广阿拉伯数字和拼音字母这样的令谕,反而没几个人去关心。
众官员有如此大的反应也实属正常。
毕竟从上至下,由右至左的书写和阅读方式已存在了几千年,如今皇帝说变就变,当然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很快,这件事就从奏疏直接吵到了朝堂。
“陛下,自我华夏有文字以来,皆是自上而下,由右及左书写的。”
翰林院学士石珤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说道:
“大家都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君为上、臣为下,父母为上、子女为下,因而这样的书写方式也暗合天道。
陛下如今却要舍弃数千年来自上而下的传统,岂不有违天道?”
“从上而下的书写方式,只是为了适应承载文字的器具而已,石学士又何必非要扯上什么天道呢?”
改变格式是严嵩提出来的,他这个时候当然得下场跟反对者辩上一辩。
紧跟着,他便将在御书房时对朱辰濠他们曾说过的,跟竹简相关的那一套又拿出来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有言,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下官以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顺应天道。
可大家觉得文字自上而下书写它顺其自然吗?
这样的顺序,别说写了,就算是看,人的头部也得不断一仰一俯,无需多久便会感到费力。
而若换成由左至右,则我等头颅根本无需有何动作,文中内容光靠眼睛转动便能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