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高忠应旨,提笔在奏疏末尾写上皇帝的命令时,嘉靖皇帝又开口说道“下去把俞大猷的资料给朕找来,我要看看,看看他到底打过哪些仗。”
高忠正在写字的手微微一顿,他心里很清楚,俞大猷算是进了皇帝的眼。
那份奏疏高忠可是仔细看过的,毕竟不久前,因为俞大猷的封赏,内阁首辅严嵩和兵部之间可是来回几个回合,兵部要升俞大猷的官,而严嵩就是挡着不让升。
虽然不明白这次严嵩为什么会同意黄光升、兵部选将的意见,但是皇帝的表态到了内阁,想来严嵩严阁老会很失望吧。
高忠在心里想到,不过旋即又想到,或许严阁老就是想把人丢在贵州那穷乡僻壤去也说不定,留在宣大,说不准哪天又把鞑子打得抱头鼠窜,到时候就不好再阻拦封赏了。
这么一想,高忠忽然又觉得,好像,严阁老这招还是挺高明的。
之后又是先前的程序,小内侍不断念出奏疏的内容,嘉靖皇帝快速做出批示,高忠就在票拟后面记录皇帝的决定。
一份份奏疏就这么高效的被处理掉,不多时,高忠抱来的奏疏就已经全部处理完成。
这个时候,高忠一边指挥着内侍把批红的奏疏分门别类规整好,批红的,驳回的分开来存放,嘉靖皇帝没有给出意见的,则是留中不发。
只不过,高忠还是会时不时偷瞄一眼御书桉上留下的那份奏疏。
皇帝没有表态,到底是批红还是驳回,亦或者留中也没个说法。
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要知道,内阁送到司礼监的奏疏都有记录,最终的去向也会有记录,要是奏疏留在皇帝这里,记录上该怎么写?
只是他的眼角余光看到,此时的嘉靖皇帝只是怔怔的坐在御座上,不知道是在沉思还是在发呆,脸上无喜无悲,毫无表情。
小内侍手脚很是麻利,毕竟能被选到他们身边的人,都不是愚笨之人。
奏疏被归置好后,高忠也只能起身向嘉靖皇帝行礼告退,带着那些奏疏回司礼监。
高忠行礼后起身正要退出大殿,此时的嘉靖皇帝才仿佛如梦初醒般,眨眨眼看向他。
或许本就在心里,或许就是在御座上不经意低头看过来,总之嘉靖皇帝终于看到了御书桉上放置的那本奏疏。
伸手,把奏疏拿到手上,轻轻的翻开。
看到这里,已经带着小内侍后退几步的高忠停下了脚步,他要看看最后,嘉靖皇帝会不会对这份奏疏作出批示。
小内侍已经退到了殿门口,他们注意到高忠还在殿上,并没有退出来,于是也都在殿门处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