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宁再次清醒时,已经八点了,揉了揉眼睛,她摸过腕表看了半响,记忆才逐渐回笼。
她身子酸酸软软的,尤其腿根位置,懒懒地躺了好半响,才坐起套衣服。
有个身强体健的丈夫,真是甜蜜的负担啊!
姜宁打算做早饭,揭盖锅盖一看,赵向东已经做好面条盛在碗里了,没搁水也不糊,烧水烫一烫就能吃。
小阳台还晾了衣服,那是昨天换下后没顾及洗的。
她微笑。
吃了早饭后,姜宁在屋里转悠两圈,拿了纸笔,将需要添置的物品一一记录下来。
锅碗壶筷,刀具案板等等,最重要还有粮食盐油等调味品,昨晚赵向东就买了点面粉跟油盐,面条缺滋少味的。
一一写好后,她琢磨着是否今天就跑一趟自由市场,因为服务站粮油质量只算还行,品种少且还需要票据,在她看来也就适合应急。
北面的留县有客车开往杨市,途径军区门口,一天两班,早上发车中午回程,中午发车傍晚回程,人头一毛车票。
姜宁不在意两毛钱,就是见识过林县那辆破客车,作为刚晕过火车的人,她有些犹豫。
“砰,砰砰。”
姜宁正斟酌着,忽听见门外有仍敲门,来人是女的,还高声喊道:“赵家嫂子,赵家嫂子。”
“赵家嫂子”听起来有点儿老气,头回听见挺陌生的,不过姜宁还是立即去开门。
这是军属区,虽在营区之外,但也是军区的一部分,安全是没问题的,这叫门的肯定是她的邻居。
打开门一看,果然有四五个妇女,年龄从二十出头到三十都有,穿着半新不旧或青或灰的棉袄,一律将头发挽在脑后下方,作妇人打扮。
对方几个见了姜宁垂在胸前乌溜溜的大辫子,反而诧异,有嘴快的已经笑道:“这就是赵营长家的?哎哟哟,长得真水灵!”
这句是实话,有小道消息说赵营长媳妇长得好,有心理准备的众人一见,还是眼前一亮。
好标致好年轻的小媳妇儿。
说话的军嫂方脸高额,中等身材,看模样表现是个口直心快的,她笑道:“赵家嫂子你结婚了,咋不把头发梳起来呢?”
“我不会梳呢。”其实是不喜欢没学,乡下女人结婚后,基本都把头发梳起的,但例外不是没有,她脸嫩,辫子更合适,也没人叨叨过。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