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第二百九十八章 金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九十八章 金陵(2 / 4)

内阁和六部的几名干实事儿的重臣也真的革除了不少痹症,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漂没。</p>

大明朝文官当政最疯狂的时候,钱粮不出京就能直接给‘漂没’了三成,这是何等的可笑啊。</p>

而如此腐败的吏治,大明不亡岂还有天理</p>

崇祯帝在燕京时候不是没想过革除这一痹症,然而他不是无脑笨蛋,感觉得出‘漂没’这两个字后所代表的巨大能量。</p>

那是在跟整个文官集团做对啊。</p>

所以崇祯帝沉默了,他选择了视而不见。</p>

可是到了金陵后,崇祯帝思来想去,感觉自己之前的妥协退让也并没能得到好啊。</p>

自己对文官集团妥协了,退让了,但文官集团就真的忠诚于自己了吗</p>

大难来临之时不还是有诸多的文官投降了李自成舍弃了自己</p>

自己的妥协退让并没有换来忠诚,也没有换来国家社稷的复兴,要不是自己那个好女婿关键时刻赶到,大明保不准就已经亡在甲申年了。</p>

所以崇祯帝二度开局,他还妥协退让个屁啊</p>

先沉默不言,等南都京营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崇祯帝便对户部、工部痛下辣手。在锦衣卫和东厂的配合下很是摘掉了一些人的顶戴和脑袋。</p>

还别说,一时间还真的让官场上的风气好转了一些呢,但也只限于此了。</p>

想要彻底带动大明的复兴,这谈何容易</p>

没听说过那句老话么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明已经病入膏肓了,真想要活命,就只能一点点的去调养。</p>

但实实在在的事儿有人去做,这到底是好的。</p>

范景文、方岳贡,还有李邦华几个人,虽然牵扯到的枝枝蔓蔓甚多,但个人能力和操守还是很不错的。</p>

加上性格有些转变的崇祯帝,在金陵这两年光景,君臣真心做了不少实事。</p>

这也让不少大明忠臣看到了复起的希望。</p>

汉献帝这样的傀儡天子都还有土孙瑞、董承、孔融、种辑、吴硕、王服几个忠臣呢,高洋这样的禽兽之辈,荒淫无度,草菅人命,整日不理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的皇帝也一样有不少忠心耿耿的干臣,大明执掌天下二百七十年,朱由校又怎么可能没有忠心效死之人</p>

只是大明真的早就病入膏肓了,吏治腐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革新扭转的,再加上那沉重的外部压力,令一部分人丧失了斗志,只求今朝有酒今朝醉,就也一样没什么稀奇!</p>

对于他们来说,救国图强这么个大命题实在太沉重了,哪里有靡费之音好听</p>

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生活的态度,何必去放着旖旎绚烂的好日子不过,而自找麻烦呢</p>

秦朗与崇祯帝毕竟是翁婿,到时候还真能手下无情吗</p>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各方对峙牵制,谁也灭不掉谁,谁也亡不了谁,然后再来一个僵持数十年乃至过百年的诸侯争霸呢。比如东汉末的三国,比如东晋后的南北朝,再有李唐之后的五代十国……,这可都是现成的例子啊。</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