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申之当然不会告诉他,这两句话就是来年科举的“密码”。
科举考试制度肇始于隋唐,却在宋代走向了成熟。
所谓成熟,包括了作弊与防作弊手段的较量。
为了避免考官被收买,宋代科举阅卷的时候,要先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等个人信息用纸糊住,然后再由专门的书吏誊抄一遍。
最后再将誊抄好的,只有编号没有姓名的试卷送到考官那里,考官评卷之后再按照编号找到考生姓名,公布成绩。
此举极大地避免了考生在试卷上做手脚来作弊。
然而这个世界终究还是人的世界,制定再完美的制度都要人去执行。
只要是制度,就有漏洞。
只要是人干的事情,就会有。
绍兴十二年的科举是一次盛事。在此之前,大宋朝廷风雨飘摇,一直出在奔走和战乱的状态,到了绍兴十二年宋金和议达成,算是南宋朝廷稳定的元年,所谓的繁华也是从这一年才开始。
这一年的科举,算得上是南宋朝廷正规化运作之后的第一次科举,不论是考试规模还是录取人数,在整个南宋都是空前绝后的。
这一年,秦桧家族种,有三个人参加科举。
秦桧的儿子秦熺,侄子秦昌时,秦昌龄。
为了保证他们都能考中,秦桧专门为他们设计了作弊的密码,那就是在试卷上写上特定的文字,再买通所有的阅卷考官。
“赋无天地,诗有龙蛇”两句,就是秦桧设计的密码。
考官只要看到这两句话,统统录取,这样就能保证秦家三学子都能考中科举。
只要过了省试,考生的名字便不再是秘密,名次可以随意拿捏。
秦桧想让秦熺当状元,虽然秦熺不是他的亲生儿子。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