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他是和燮太子,想起了他与岳家隔着灭国之仇,想起了他仍放不下的皇帝执念。
崩溃之余,他打开了锦囊。
主持早料到他今日的痛苦与纠结,在里面留下了那失忆药的药方。
和燮太子一宿没睡。
他看了看身边熟睡的妻子,看了看旁屋里熟睡的儿女,看了看街上百姓安宁,山河无恙。
他晓得自己难以做出选择,干脆第三次把选择权交给了天命指示,把药方给了厨娘,让她熬好后任意放进三碗水中的一碗端给他。
厨娘照做,他犹豫良久,终是选了一碗饮尽。
这一年和燮太子三十岁,他再次选中了掺了药的那碗。
第二个十年过去,他又喝下了第三碗,依然是同样的结果。
常言道人过五十知天命,五十岁的和燮太子总算没再喝下第四碗药,时隔三十年,三度失忆,他终于想通了,亦释然了。
他悄悄回了趟当年的道观,主持已垂垂老矣,好似预知故人将归,勉强撑着一口气见了他最后一面。
主持见昔日的和燮太子如今眉宇间俱是安宁,问了他三个问题。
一问,想通了何事?
二问,何时何故想通?
三问,可有无奈和不甘?
他一一答复。
一答,天命也好,过往也罢,都是虚妄,不如眼前过得舒坦最实在;功名也好,执念也罢,都为贪念,不如一世过得糊涂最自在。说到底,纠结毫无意义,只会徒增烦恼。
二答,家中新来一仆,幼年大病,以致呆傻。一夜失火,我与家人皆焦急如热锅之蚁,唯见他抱床被子憨笑,问之,却道睡觉对他最紧要,旁的烧了可惜,好在不及怀中物什在乎。可叹我自诩清醒,竟囿于清醒,倒不如痴儿通透。
三答,扪心自问,不能说无。可人生在世不论作何选择,无奈和不甘都避无可避。但凡当下的如意多于无奈,甘多于不甘,已然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