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朝,议论到最后也没议出个具体章程,而对于楼外楼提出的合作一事,萧衍也并未给出明确答复。</p>
老道的荀季芜看得出来,与其说是楼外楼在与朝廷商议,不如说是皇帝想借此机会与文武百官透底。</p>
萧衍何尝不急,但不明形式的百官更加着急。</p>
事有轻重缓急,最怕什么也不做。</p>
如此散朝之后,老皇帝将荀季芜、尉迟复还有陈恒道一并叫去了御书房。</p>
三人原本打算一并散朝还家,顺便交流交流各自看法,哪知还未走出大殿朝七带着口谕便过来了。</p>
朝七追上三人,在他们身后开口道:“三位大人请稍等,陛下让奴才过来传三位大人去御书房。”</p>
听见的朝七的话后,三人放慢步子转身看了过来,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皇帝还有何事。</p>
荀季芜下意识问道:“公公可知陛下传我们所谓何事”</p>
朝七缓缓回道:“奴才不知,三位大人等待会儿见了陛下就知道了。”</p>
虽然不清楚事由但也不敢怠慢了皇帝,朝七说完,荀季芜抬手道:“那就有劳公公带路了。”</p>
朝七见状微微俯身道:“荀大人客气。”</p>
传国至南梁虽已不再设中朝之制,但尚书台以及皇帝身边的这些近侍职权形似中朝。尤其朝七还是掌印太监,权柄不小,所以即便是荀季芜他们三人对于朝七也都很客气。</p>
散朝之后老皇帝萧衍却是没有立刻前往御书房,在袁真焕的陪同下,他又习惯性的去了皇城最高处。</p>
和煦的暖阳洒落在萧衍身上,清风拂面,春的味道又浓厚了几分。</p>
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p>
萧衍负手而立,居高临下看着金銮殿外的广场上三三两两结伴离开的官员。</p>
萧衍知道其实自己还有时间,但机会只有这么一次。</p>
片刻后,萧衍开口道:“袁老,安稳了这么久该来的人也都到齐了,城里是不是很快又要热闹了”</p>
稍稍靠后的袁真焕与萧衍的视线大致落在了同一个地方,听到萧衍开口,袁真焕轻声应道:“陛下放心,锦衣郎以及城卫军都已严阵以待,城中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我们的视线。”</p>
萧衍闻言不为所动,即便是他,即便是袁真焕亦是有力有不逮的时候,金陵乱局已经注定,只是暂时不知矛头会对准谁。</p>
“别乱的太快就好。”萧衍淡淡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