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妈妈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说着说着,突然话锋一转“姑娘,听老爷说在学馆书读得很好。”
“妈妈夸奖了,学着认几个字,将来能看个信,算个账。”低头柔声谦虚道。
“应该的,姑娘将来嫁到大户人家,哪能不识字啊,老夫人,夫人都是能识文断字的。”
王妈妈笑着拉起我的手,细细看了一会儿“姑娘,字要识,女孩家最重要的绣活不能丢啊,嫁妆都得自己绣,一手好绣活,在婆家可长脸啦!”
什么意思?绣花?
上辈子针线都没拿过几回。连纽扣还没缝过呢!
连忙推辞“妈妈,芸儿绣不好。”
“以前姑娘心不静,绣不好。这半年多,姑娘读书,也不往外跑。这会儿肯定能学好。我去找老爷说,找人再教教,保准这回能学好。”
不待应承,王妈妈就喜滋滋的转身就出了门。
只留下还在余震状态中的我。
读书,还有前世的经验可依仗。绣花,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怎么学?
魏清源办事效率还是一如既往的高。哪怕大雪隆冬,没几天,不知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到一位绣娘——严大嫂。
严大嫂面临人生的一道坎——已经是豆蔻年华的少女却毫无刺绣基本功,这可怎么教。
而我也面临一道难题——怎么解释不会刺绣,一点都不会。
“严大嫂,请喝茶。”
望着眼前这位端庄的妇人,心里直打鼓,不知道准备的说辞能否说服她。
“听闻严大娘的绣功十分了得,绣品精致绝伦,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大嫂的绣功十里八乡,那是人人都夸。祖父请到你这样的高人,也这是有幸。”恭维话先送上,好话入耳,下面的戏就好唱了。
严大嫂微微一笑,“姑娘真会说话。魏掌柜为人厚道,姑娘也是兰心蕙质,姑娘都学过哪些针法,以前的绣品能否拿出来一见?”
进入正题,调整一下脸部表情,眉眼下垂,一脸惆怅,欲述难言。为这效果,面对模糊不清的铜镜练了不下八百回。
“唉”幽幽长叹一口气“大嫂有所不知,芸儿以前刺绣没好好的学。半年前落水,鬼门关前走一趟。手经常抖,刺绣根本没法做。也不敢告诉祖父,怕他失望。”
严大嫂劝道“姑娘不必伤心,魏掌柜视姑娘为掌上明珠,绝不会因此责备。”
“祖父自不会责备芸儿。可半年多没拿针,刺绣之法都荒废了,绣功好唯手熟儿。如今芸儿连怎么绣都不记的。怕祖父太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