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有人拿着墙角茶壶去接茶水。可是不敢,一上午,就把头埋在书后面,连屁股都没有挪窝。尽量减少存在感,怕引起老师的注意。
要奋发图强,拿出高考时的架势,啃下儿童启蒙。
坐下,拿出书读,遇到不会的就用笔做上记号。一直读到下午酉时。桂儿不停在一旁续茶,添点心,真是红袖添香。可惜没有心情享受。
作为受过现代化教育系统的人,在已有的语言系统上再强加一个,这样的改造无疑是痛苦的。有时候你的表现会比没学过的人更糟糕。
“芸儿,苦读不辍,好!”魏清源跨进门就夸。
“祖父”连忙笑着起身行礼,“芸儿有好些字不认得,还要祖父教教,不然,明天可要挨先生板子呢?”
一老一小,一教一学,直学到乌金西落,玉兔东升,魏清源才乐呵呵的回屋休息。
走之前还嘱咐“学习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必收获不凡”让好好休息,注意身体。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股,可真是废寝忘食苦读。魏清源还抽空指导一二。
认真苦学的模样,让桂儿十分迷惑。好几次摸我额头,看看是不是发烧烧坏了脑子,才这么反常。
浸润现代教育多年,学习力培养还是很到位的。老先生考核,会读,会说。先生很满意。就换了一本书,等于进阶了。
底下孩童羡慕的眼神,让人志得意满。看来,无论多大,虚荣心总是有的。
魏芸儿开启了学霸生涯。
开始写字,更有优势。
年纪最大,手腕力量最稳。勤加练习后,那字,在读书人眼中只能算堪堪入目,在一群孩子中,还是鹤立鸡群。
日子一天天过,启蒙班进步很快。六个月过去了,结束了启蒙,迈入了新的台阶。
学习态度好,虚心求教。老夫子也乐意回答各种问题。好学生总是特别受到优待
学业结束时,魏清源还秉承家学渊源,教了一些医理药性。魏芸儿的曾祖就是大夫。回春堂也是当地有名的药铺。
我也愿意学,这个时代,一个感冒都可能要人命,女人生孩子,更是一只脚站在鬼门关。会点医术是能救命的。
谁曾想,两门学科还没完成,第三门学习就找上门来。
隆冬已至。虽然淮南道靖江府地偏江南,但冬天还是会下雪。学馆已经放假,短学结束。
正在家预习老师布置的新书,为开年新学做准备。王妈妈一掀帘子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