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等他看到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时,内心中的情绪就不再是愤怒,而是恐惧。
因为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他会很清楚自己不禅位的后果,理智逐渐压过情绪,强迫他做出唯一的选择。
迷雾被瞬间拨开,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
但此时,画面却卡住了。
秦王府中的时间仿佛瞬间定格,所有人都没了进一步的动作。
“嗯?卡住了?
“……难道说,是在让我确定去执行这一计划的人选?”
李鸿运愣了一下之后很快反应过来,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
谁去执行这个最为重要,不,应该是第二重要的任务?
第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配合秦王亲自出手伏击太子和齐王,确保这两个人必须要死掉。否则即便控制了梁高祖,太子府邸的长林兵赶来,局势还是很难说。
而控制梁高祖,则是第二重要的任务。
这个任务的难度,其实比伏击太子和齐王要低一些,毕竟太子和齐王是充满警觉的,也有很多私兵,反而是梁高祖完全没想过自己的儿子敢将自己作为目标,疏于防备。
而且,秦王府的绝大多数人手,主要还是用来干掉禁军、控制梁高祖了。
尉迟敬德追杀太子和齐王只带了数十骑,其他人手安排在哪了?之前李鸿运一直有些迷湖,现在完全确认了。
那么,具体是谁去执行了这个任务呢?
李鸿运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个之前一直忽略的人物。
“侯君集!”
在秦王事后总结玄武门之变的功劳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尉迟敬德,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论是事先鼓动秦王下定决心,还是在事变当天亲自率骑兵救下秦王、射杀齐王,又把太子和齐王的人头扔到宣武门让太子府的人一哄而散,最后亲自到梁高祖面前逼宫,都在整个事件中刷足了存在感。
但是排在第二位的人,是侯君集。
史料上并没有记载侯君集具体在玄武门之变中做了什么,只是说他是整个行动的核心人物,并且献策颇多。
但问题是,具体是怎么“献策颇多”?而且,侯君集是武将,他献策颇多能排在第二位,让房玄龄、杜如晦等真正的谋士怎么想?
作为武将献策颇多,却在最后的实际行动中没安排什么特别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