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方那一战虽然打赢了,但如今南仓尽空,南方的富豪乡绅也为了唐礼,为了支援镇北军的那一战,耗了大量家财,粮秣,如果现在外敌入侵,国内有人谋反,又或者平民起义或暴动,但凡发生其中哪怕一样,会是什么后果?”
大武国撑得住还好。
撑不住,这个天下第一强国一旦消亡,天下必然震动!
平民揭竿而起,枭雄屯兵自立,小国乘虚而入,将这片大地瓜分个干净,各自割据。
一千年前,百氏王朝骤然崩塌,一个动乱了三百年才逐渐稳定的时代,也许会再次来临,甚至···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凌君问:“你是想说,白世玄早就预见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
百君侯答道:“我的母亲常教我读史书,关于历史,我看了很多,对于天下大变,尤其是由内部而生的剧变,说到底,无非就一句话,国家不革弊,那就政变。”
政变可以理解为谋反,也可以理解为改政,改革。
区别在于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真等到民不聊生的时候,发动武装政变,即谋反,还是在那之前,再做其他的努力,做出改革。
高行文选择了第二种,做他能做的所有。
凌君问:“可是···仅仅是因为一个预测?就算这个预测确实··确实非常有可能,可白世玄是那么厌恶战争的一个人,又是手握重权的大将军,他不做其他努力,就要发动战争?这说得通吗?”
百君侯道:“凌老思虑确切,不错,是因为一个预测,不做其他努力,就要谋反,就要政变,这不是白世玄的为人,可是,也正因为他成了手握一方军政的大将军,才更容易看到,这个国家的积弊。”
站的越高,看的越远,看的越远,越深感自己无能力挽狂澜。
“更何况,凌老忘记·····高行文了吗?”
高行文。
这三声字音之下,凌君做不出其他的应答了。
再没有任何辩驳的余地了。
原来是这样啊。
如果有温和的方法,如果能主动的去改变。
若天下真有能力挽狂澜之人,当是高行文了。
可高行文结局又是什么?
背着这个已经渐渐死去的国家,硬是再往前走了几十年,被贬之后,又亲自写信给白世玄。
可高行文为什么要写那样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