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未来的董事长不是李渺渺吗?科创未来已经被科创生物控股了,按理来说两家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该差不多才对。”
这是楼里的回复,难得见到科创系的员工,网友们对此很好奇。
该楼的发帖人逐个回复道:“嘿嘿”
“我不是Hr,不太清楚,不过身边同事绝大多数学历背景都很优秀。
这应该没有一个绝对的门槛。
毕竟郑理都才是江城大学肄业。”
“我好像有UCL毕业的同事诶,你朋友可能是在其他地方没满足科创未来的硬性条件吧。”
“问题在于科创生物的氛围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培育。
科创生物当时更多还是一张白纸。
而科创未来成立的时候,背后的股东全是大厂,第一批中层员工又都是互联网大厂过来的。
他们天然就把卷的氛围带进来了。
这个风气要扭转需要时间。
并不是说李渺渺她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换成郑理来还差不多。”
科创生物乃至科创系的员工对两位老板的定位都清楚。
在他们看来,郑理才是老板,李渺渺只是管家。
“马芸、张朝阳这些也确实老了,能明显看出老态。”
“马芸和张朝阳都是1964年出生的,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不老才怪呢。”
“你们猜猜他们两个用过延寿药剂没?”
“绝对有,但是用没用过就不清楚了。”
延寿药剂自问世以来,一直属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华国的人口数量,定价才20万rmb,能拿出并且愿意为自家老人掏这个钱的家庭数量以百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