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圣贤书的注解,没有十家也有八家,原本大家各有各的观点,谁都说服不了谁。可是近些年来,却只有其中的一两家大为兴盛,被世家所推崇,被天下人看重,其他的都近乎销声匿迹。”陆裳说,“阿喜可知,这是为什么?”
“因为科举。”陆裳说,“大越立国之后,便开科取士,可是大家读的书都不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后来,高祖皇帝在翻阅过所有种类的注解之后,亲自指定了其中两种为考试所用。自那以后,就连世家内部,也不再强令子弟通读,而只研习这两种注解。至于民间……恐怕连其他的注解都买不到吧?”
阿喜恍然大悟,“只要殿下把我们编的书定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陆裳点头,“世家内部,把这种得到朝廷支持的流派,称之为显学。科举要考,天下人纵然不喜,也不得不学。”
阿喜激动得直接抓住了她的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两个年轻女孩手紧紧握在一起,在灯光下对视。烛火的光芒跳跃在她们的眼底,像是正在燃烧着的野心,在某个瞬间,她们不约而同地用微微发颤的声音说,“我们可以创造一门属于自己的显学。”
不是正统?那就让它成为正统!
这是贺星回给她们的底气。
……
两个女孩熬了一夜,第二天兴冲冲地将她们终于写完的规章制度送到了贺星回面前。
贺星回一看就笑了,望着两人通红的眼睛,“掌管天下图书,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度不小。你们打算从什么地方入手?”
就像她们想的那样,贺星回根本没有做任何深入解读,好像这真的只是一件小事。
“秘书省会以朝廷的名义建立藏书馆,并张贴布告,征求天下图书,充实其中。”陆裳道,“不求原本,抄本和刻印本亦可。捐一本书,就可以借阅馆中别一本书。我想,应该会有人愿意的。”
即便是像陆氏这样的大世家,也不可能藏尽天下图书,终究会有缺少的。这个藏书馆若是能够帮助他们互通有无,纵然一部分人心有疑虑,但总有人会愿意试一试。
“至少许多寒门士子会来看看。”阿喜补充。
寒门士子家底太薄,藏书不丰,本来也是四处求借书籍来看,借藏书馆的还方便一些,至少不用搭上人情,也不会提令人为难的要求。
“不错。”贺星回点头,“那就写一份折子上来吧,到时候拿给其他人看看。”
陆裳和阿喜连忙答应了,忍不住对视一眼,既激动又紧张。
这是她们商量了半夜,才想出来的切入点。只是藏书,不做其他的,就能尽量降低世家和朝臣们的警惕。反正就算要编书,也需要十分丰富的藏书作为底本,花上几年的时间搜集图书,都是值得的。
但究竟是否能够瞒过那些老臣们的利眼,她们自己也拿不准。
两人又花了一天时间,写好折子递上去,这才交了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