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陶君怡作为陶家的大小姐,他们也不敢为难她。
无论她在厨房做什么,也只当做没看见。
但是,也不会有一个人伸出援手,帮帮当时年幼无助的陶君怡。
陶君怡的祖母出了远门,陶家的最高掌权人,那就是陶君怡的继祖父。
继祖父故意刁难,他们这些小虾米哪敢吱一声。
一个不小心,就要被发落了。
虽然心中对父女两人也有怜悯,却什么也不敢做。
谁知道他们之中,有没有继祖父的人呢?
万一被告了一状,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陶君怡的继祖父,可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
陶君怡隐约记得,大夫说过,生病的人,要吃些软和的东西。
陶君怡看见案板上有刚刚做好的面条,便想着给莫衍初下碗面条。
正好,旁边有个妇人在下面条,陶君怡便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观看,将她的步骤,一一记在心头。
看完之后,陶君怡觉得很是简单。
她非常有信心,自己可以做出一碗好吃的面条。
可是,她的信心,在第一步就受到了打击。
陶君怡不会生火。
冷锅冷灶可没办法煮面条。
聪明的她,想到了,可以从一旁烧着的灶里头,转移一些燃着了的柴火过来。
陶君怡走到旁边的灶台,小心翼翼的拿起一根正在燃烧的柴。
她本以为,可以顺利的拿过去。
谁知道,柴禾正好烧断了。
她刚刚拿出来,断了的柴禾,就掉在了她的脚旁。
一块小小的火星子,溅在了她的手背上,顿时就被烫红了。
陶君怡吃痛,松开了手,手中的半截还未烧到的柴,也掉了下来。
正好砸在了自己的脚背上。
砸到了脚,疼痛不已。
陶君怡很是沮丧。
但是想到还在床上躺着的莫衍,陶君怡又默默的给自己打气。
她暗暗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一次,要拿一根刚刚烧着的柴禾。
很快,陶君怡第二次拿起了柴禾。
这一次,陶君怡非常的小心,不敢有丝毫的差错。
从一个灶台到另一个灶台,距离很短,陶君怡却走的很是小心,缓慢。
最后终于成功的把自己灶台点着了火。
接着,她便学着之前看见的那个妇女的模样,舀了几大勺水,放进锅里。
小小的陶君怡,不过才比灶台高上两个头,舀水很是吃力。
等到要把盖子盖上时,这个身高就完全不够了。
聪明的她,找来了烧火时坐的小凳子,垫在了灶台前。
这样,她才顺利的拿到了盖子,将锅盖住。
把锅盖盖好后,陶君怡又往灶膛里塞了几块木头,把火烧得旺旺的。
很快,她就看见了透过木头盖子的缝隙,冒出来的白雾。
她记得,那个妇人,就是在看见白雾后,才把盖子打开,再把面条放进去的。
陶君怡再次站上了小凳子,用两只手把沉重的木头盖子掀开。
当她正高兴的想着,能给莫衍初下碗面条时,烧开的水冒出的热气,瞬间喷在了她的脸上。
陶君怡立刻下意识的往外一躲,一个没站稳,立刻从小凳子上摔了下去。
摔倒在冰冷的地面上,手肘处被摔得生疼。
眼泪立马不受控制的流了下来。
不仅仅是因为疼痛,更多的,是因为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