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后,一个傅家人打破了沉寂,小声道“老爷子是怎么回事,《少年偶像》这本书不是早就……”
“嘘!”
另一人比了个禁音的动作。
“老爷子难得高兴,你可别扫兴。”
读一遍怎么啦!
有些人想读,老爷子也不一定想听。
不好的作品,读给老爷子听简直是精神污染。
一本书老爷子如果愿意听第二次,那就说明老爷子挺喜欢!
……
谢骞在给傅老当书童时,反鱼浪潮仍在发酵。
有了那位老作家实名批评,仿佛是鼓励了其他文学评论家,越来越多人开始下场,想要把水搅浑从中得利。
文学评论家就是靠评论别人的作品吃饭,言辞越是犀利,越容易被人记住。
至于被他们批评的对象会怎样,他们是不用管的,在获得名利的过程中,总会牺牲一些垫脚石嘛。
闻樱就是块很好的垫脚石。
资历浅,年纪不大,名气却大。
在文坛尚未结交到深厚的人脉就迫不及待跳出来当出头鸟,可不就被所有人猎人盯上了么!
踩着闻樱,评论家们能获得很好的知名度。
能为闻樱出头的,不过是蓉城出版集团,那是闻樱的利益共同方,敢替闻樱出头,评论家们巴不得一起踩!
看着闻樱倒霉,一些人还挺高兴的。
比如连输两场官司的韩琴。
韩琴名声大臭,不能再当杂志主编了,离开《爱格》杂志社后甚至没有其他杂志社肯聘用她,韩琴就做了自由撰稿人。
所谓自由撰稿人,顾名思义,那就是想给谁投稿都行,反正笔名的马甲往身上一披,谁也不知道那是韩琴。
输官司丢工作还赔钱,韩琴现在可谨慎了。
至少在质疑征文比赛黑闻樱时,韩琴学会了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