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我?”吕兰生觉得好笑,“你要如何考我?”
“那你先说说,你们科举要考的是什么?”
“我报的是礼部贡举进士一科,内容自然以经义,诗赋,策论为主。”吕兰生奇怪地看着她,“你问这些做什么,你又不懂!”
“策论?”洛卿莹没理会他,继续问道“策论便是时政问答吧!”
吕兰生微微一愣“正是!”
“那我且问你,如今是哪朝哪代?国号是什么,谁家天下?”
吕兰生原以为她要问出个什么高深的问题来,未曾想竟是这个。不过她一介女流,又未进过一天学,不知道哪朝哪代也不稀奇。当即笑道“如今是大殷景鸿十五年!”
说着恭敬地叉手作揖,“自然是刘官家天下。”
说完,叹口气道“策论可不会有如此容易的题目!不过,难得你愿意听,我便讲讲罢!”
从吕兰生的讲述中,洛卿莹大致了解了。原来殷朝建立不过十数年,如今的天子便是殷朝开国皇帝刘珣。
不管哪个朝代,读书人除了读书,讨论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时事政治。
殷朝科举制度——取士不问家世。在青州书院里既有平民学子,也有官宦子弟。朝廷里的任何风吹草动,总会经由这些官宦子弟流传开来。所以,吕兰生也知道很多普通百姓甚至地方官吏都不知道的内幕——比如,大殷的继承人!这是朝野上下都关心的大事。
世人不知,其实刘珣早已重病缠身,而对于谁来继承皇位,呼声最高的莫过于大皇子刘元幽和稷王刘璟。
刘元幽是刘珣长子,继承皇位理所应当。可稷王刘璟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在刘珣登基后,才十五岁的他便披挂上阵,南征北战,先后灭了南方和北方几个割据政权,为大殷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刘珣封为亲王,位列宰相之上。而稷王作为皇位候选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已故太后的一句遗言——兄终弟及!
到底是“父死子继”还是“兄终弟及”,老皇帝刘珣并未给出明确旨意——既未封刘元幽为太子,亦未下旨稷王监国。所以朝廷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大臣们很自然地分为了两派,而大皇子与稷王明着叔侄和睦,实际暗中角力,争储夺位。
洛卿莹对这些皇家的明争暗斗已不觉得新鲜,毕竟电视剧也看的不少。让她无语的是,这特么原来是个历史上没有记录的朝代!原还想着凭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未卜先知,玩转古代。现在看来,怕是白日做梦了。而且,就在一个时辰前,她还差点一命呜呼!
她到底是到了个什么鬼地方?
难道自己只能困在这个渔村?然后找一个老实地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过一辈子?
不行!就算在这个不熟悉的朝代,靠她的聪明才智怎么也能过上个小康生活吧!
吕兰生见她又在发愣,心想必是对这些国事不感兴趣。拍拍她的肩,“你又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