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对于世家来说,土地堪称命根子。但是相比一直窝在这个小小宜阳县,他们更希望能走出去。如此,割舍掉一些又有何妨?
而一旁的尤县丞见此,心中呐喊,希冀陈迹快快收下。
他是真想不到这次邀请各家还有如此意外之喜。只要陈迹能收下这些土地,那他的食邑也就差不多了。
到时候让何先尽快赶回来,在陈侯爷面前说些好话,送些礼物赔礼道歉,说明自己压根就不知道还有此律。那此事就能翻篇了。
毕竟何家还有个泗阴太守,位高权重,陈迹犯不到和何先死磕,这不值当。到时候他不仅有充足的土地,又能与何家交好,更能收拢本地世家豪强,不是皆大欢喜。
哎呀呀,如此和谐之局面,想想就是一件美事。我尤某人真是聪明,知道将这些世家来作陪,这不就把事情解决了嘛。
而且作为搭线的中间人,他说不得也能得到陈迹的赏识,自此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这,既然诸位如此盛情,那本侯便却之不恭了。”
陈迹接过土地契书,随意翻了翻,心中有数,便笑着对众人道:“来,我们再满饮此杯!”
他这次收得心安理得。因为这压根不算行贿受贿,只能算是两方交好的见面礼罢了。
事实上,每一地方官员到任,都会组织一次宴席,面见一下本地世家。然后大家送个礼收个礼,就算认识了。自此在本地颁布政令文书,也就有人听了。
虽然他不是宜阳令吧,但里面内涵都是差不离儿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齐国,连带着周边诸国,都很少有官员因受贿被检举查办的。
盖因为大多数官员都出身世家,他们什么好东西没见过,家里就不缺东西钱财,根本就不会有拿钱给人办事一说。
相比这个,他们更加热衷于在仕途上走得更远,为家族攫取更多的政治资源。若是因为受贿倒在任上,不消别人动手,就会被自家族人弄死,然后逐出族谱。
世家最重名声,忍受不得半点的污名。他们最需要的是权力,而不是钱财。
至于寒门,那更加不会了。一来有世家虎视眈眈,想着把他们弄死,二来他们自己也渴望在仕途上作出功绩,然后重振门楣。
除非自觉仕途无望,想着及时行乐的,否则是不会有失了智的人去干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宴席的气氛越来越热烈,陈迹面对众人的敬酒也来者不拒,似是已经忘记了自己还要去县衙查阅文书契约一事。
这一幕叫县衙官员更加欢喜,拼着自己已经翻江倒海的肚子,继续向陈迹频频敬酒。好似今日不是你把我灌死,就是我把你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