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进正堂,便见头发花白的老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点了油灯便要起身去厨房。
他家境不多好,为了支持他读书,向来是老母亲做些浆洗衣物,或是针线刺绣之类的活计,来供养他。
而为了省点油灯钱,每日晚间她是舍不得点灯的,只是透着月光来做。为此,一双眼睛早已花了。
方烜见自家老母亲摸索着墙壁行走,登时红了眼眶,将怀中的东西放下,连忙扶住她在位子上坐下,哽咽道:
“母亲,孩儿吃过了。今日孩儿遇到贵人了,以后我们家都不会再受穷了。明日我们就搬家。”
“你说的,都是真的?”
方母不敢置信。昨夜最有机会的诗会,都错过了晋身之阶,今晚怎得一下子就遇到贵人了?
“是真的。孩儿先把小妹叫来,再与您细说。她现在是在厢房读书吧?”
方母向来疼爱自己的儿女,却也家教甚严。方烜的小妹虽是女儿身,却也被她要求读书识字,学习典籍礼仪。
而家境贫困的方家,要供养两人读书,方母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
叫来小妹,三人围坐在一起,方烜才把晚上的遭遇细细说了一遍,又将桌上的包裹打开,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看着金灿灿的金银珠宝,以及丝滑名贵的绸缎,方母和小妹尽皆张大了嘴巴,伸出手颤颤巍巍地摩挲着。
“我儿竟有此番境遇?”
“都是老天开眼,承蒙侯爷看重,孩儿才有了今日际遇。”
“为娘虽久居家中,却也知道那位侯爷的本事。跟着他做事,不丢脸,反倒是我方家天大的幸运。你父在九泉之下,也定会欣慰的。”
方母不是古板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儿子投效在陈迹门下有多么难堪。这残酷的世道让他们一家早早知道,如果没有门路关系,这辈子就是个受穷的命。
有才很重要,但有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更重要。
要是今天错过了,那他们迟早要连这最后的容身之地都要丢掉。
“侯爷还说了,明日就让我们搬过去。这样以后说话议事也方便。”
“好好好!陈侯爷这般厚待我儿,我儿定要好生报效才是。”
“孩儿省得。”
“现在子奕既已立业,便该成家了。为娘明日便找人打听哪家有贤淑的姑娘,早早成婚,也好为方家延续香火。”
方烜见老母亲突然说到这个,登时窘迫起来。他之前连家都养不起,哪敢娶亲。现在被猛然提起,心中直突突。
原来跟着陈侯爷,好似之前的一切难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想通了其中关节,更让他下定决心,要为陈迹忠心做事,不负此番知遇之恩。
“对了,昕儿也到了出阁的年纪,该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