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快传梁王、濮王、舒王、太尉来见朕。”
在等待着朝臣前来的途中,李乾顺已经派出几波人马,前往定边城,催促大将军凉国公李良辅回京。
与此同时又派人前往灵州,督促灵州监军使嵬名铁勒,封闭城门,坚壁清野,防止宋军的进攻。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李乾顺等到了朝中一众王亲贵族,来到了他的政事堂。
当众人得知晋王李察哥战败,生死不明的消息时,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不敢相信之色。
好一会,老臣梁王兼宰相的嵬名安惠,这才开口道:“陛下,请速速派使入汴京,向大宋皇帝称臣纳贡,请求两国通好,去帝号,争取转圜余地。”
“梁王,用的了如此谦恭乎?”李乾顺闻言,一时有些接受不了,称臣纳贡就算了,还要去帝号,这绝对是耻辱啊。
“陛下,忍一时虽然屈辱,但也可以风平浪静啊。一旦宋军挟大胜而来,我大夏危矣。”
梁王已经七十岁,论辈份可是李乾顺的叔公,此人兢兢业业几十年,向来是西夏的股肱之臣,当初李乾顺诛杀小梁后,得以亲政。
梁王嵬名安惠居功至伟,这也是他为何能够以李家旁支,封为梁王的原因。
“罢了,先平息战乱再说吧。”李乾顺也是一个狠人,继位以来,身处大宋、大辽、吐蕃、以及崛起的大金,他都能够左右逢源,在夹缝之中生存。
这点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稍作沉吟,他便同意了嵬名安惠的要求。
“濮王,你为礼部尚书,即刻前往汴京,向大宋皇帝求好,请求两国罢兵言和。”
濮王李仁忠则是李乾顺的堂兄之子,此人精通汉语,对宋人的礼节,也是多有研究,曾先后出使大宋数次。
“微臣遵旨。”李仁忠对于出使,自是毫无压力。
“太尉,你立即着手京师防务,招募新军,以防宋军来犯。”李乾顺紧接着又看向国舅曹价,此人是他的贵妃之兄。
“微臣遵旨。”曹价虽然官居太尉,之前并没有领军出征过,不过他却是皇帝的亲军,那支十万人马的侍卫亲军监军使。
“舒王,你立刻统筹军需物资,以备不需只需。”
舒王李仁礼,同样也是西夏宗室子弟,以才华著称,深的李乾顺欣赏。
“微臣遵旨!”李仁礼躬身一拜。
忙完这一切,李乾顺心情才稍稍平息,此刻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处理政务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