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仓州内一片繁忙,农『妇』们忙着照料田中绿秧,期盼和去岁一样有个大收成。堤坝、沟渠已修,再不怕夏汛水淹。
男人们着奔忙于家和码头之,或参加民壮巡守新码头,或继续修建完善码头配套的房屋、砖道。
他们要赶在夏日前完成。
夏日海风北上,出海的商船会顺风返回大庆国,太仓州的百姓期待着迎接第一批选择停靠新码头的商船。
日,裴少淮随父亲到旧船厂,参加“树龙骨”仪式,意味着太仓船厂开始建造第一艘船。
再临旧船厂,已非昔日之景。
各类木材顺着扬子江而下,从湖湘之地运,置放在平地上晾干待用,一排排一根根,颇壮观。
两百余米长的船坞已经修建恢复,两旁搭起高台、木架,巨大的空足以供数百人同时工。船只将在船坞中一点点搭建而成,再由此入水,开始它的使命。
看船坞的规模,日后最大可建造千料的大船。
吴监生负责搭建船厂,汇报道:“禀知州大人,时日有限,眼下船厂只修复一个船坞,其他废弃的船坞,日后再慢慢清理。”
“可。”裴秉元应道。
再看列队于船坞前的工匠们,有大木匠、细木匠、捻缝匠、铆钉匠、油漆匠、艌匠……等等,有老有少,皆一一被州衙从各乡各镇召集回。重返故地,重『操』旧事,工匠们采奕奕,他们见过知州大人的本事,皆信服,期待把太仓船的本事传承下去。
裴少淮到树龙骨仪式场地前。
他居于高处,向下望去,只见船坞中已搭建一条数十米长的船只骨架。粗实的油松木弯曲成型,两头上翘底下成弧状,构成船只的干,宛如脊柱。
干两侧安『插』一排排枝干,合起似海中大鱼的骨架,故称其“龙骨”。
龙骨被牢牢固定在船坞中,纹丝不,最前头绑着一块棕片,尾部则扎红布,鲜艳夺目,寓意头棕尾红,如龙畅游,会有运发生。
即将建造的艘船只不算大,裴少淮估『摸』只有二三百料,可容五六十人。万事开头难,建造第一艘船,往后就会越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