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35章 第 35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第 35 章(3 / 4)

老王爷丢下一句话,甩袖离去,胸间一口闷气始终无法排出去。

……

……

贡院里,裴少淮自然不知晓外面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事态的发展甚至超出了他原先的预想。

他熟悉《大庆律》,知晓安平世子此等行为可大可小,最易让人诟病,故此才会灵机一动,叫长舟去府衙透个风声。

此时,裴少淮已经平静心绪,把早上经历的这些事抛诸脑后,一心一意解题答卷。

院试报考人数众多,主考官唯赵督学一人,不可能像县试、府试一样连考五场,而是精简为两场——正场、再覆。

每场考一天,以日落为准,结束考试。交卷时,收卷官会依次在卷面记上序号,从前往后排放,若是两人文章水准相当,则取用早交卷者,故此才有“争头卷”的说法。

正场里,考生需作《四书》文两篇,本经文一篇,共三篇八股文,最后帖诗一首。

再覆,则考策问两道,论两道。题目数量有时也会做些调整。

因主考官和同考官要评阅数千份卷子,看万余篇文章,加之他们要游走在各郡之间,先后把北隶属各府郡的学子都考完,精力有限,极难做到从从容容评卷。所以那些庸长、隐晦难懂的文章往往不受待见,反倒是短快明了的文章易出彩。

每篇文章以三百余字为宜,长了短了都不好。

这些标准,段夫子都已跟裴少淮说过,裴少淮这段时日试练时,也是照此标准执行的。

大宗师出题时,一般会出一些“小题”,给足考生发挥空间,以免限制其笔力。何为小题?即字数少,简短活泼,可以从不同角度引申。

譬如说,裴少淮所考的这场院试,只见题牌上两道四书题写着——

其一,岁寒。

其二,信书。

第一道题目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讲的是严冬时候,万物凋零,唯见松柏树木挺拔不落,以此喻人,赞颂那些居于厄境当中坚强不屈的君子。

第二道题则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亚圣呼吁读书人们不可盲目听信书中所言,而要边学边加以分析,才能融会贯通。

这两道题讲得都是君子品行、读书修为,于裴少淮所言没有太大难度,破题断然是不会出错的,时间主要花在斟酌言语上。

随后,巡考官放出帖诗题,牌上写着“故作小红桃杏色”。

裴少淮平日里最喜看唐诗宋词,一是陶冶情操,二是在枯燥的八股文里消遣一二。他当即认出了此句源于苏轼所写的《红梅》,诗人少见地将梅花比作少女来写,赞其风骨,又多了几分俏皮。

此句出得不算偏,但有些学子平日里读诗不多,或是忽略了没有记下,恐怕也容易理解错。毕竟,鲜有诗人会将梅花写得如此娇俏,用“小红”“桃杏”等词来营造意境。

裴少淮轻笑笑,已经猜到会有不少人倒在这道贴试题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