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魏砚没有说话。
正如武才人所说,‘想不想当明君,是太上皇的事,哪轮得到他一个臣子操这个心。’
第二天,魏砚也没有说话。
这时候开始急了的,就是卢仁节了。
第三天,卢仁节终于绷不住。
反正,有着无限寿命的人,是魏砚,而不是他。
半个月后……
好吧!
卢仁节终于不得不过来给魏砚认错。
因为皇帝,是不可能被自己的臣子给威胁的。
魏砚,也对什么明君的只字不提。
可他就要拿到这个权力。
没办法!
卢仁节只好过来承认的过错,魏砚也没说什么,只是喝茶。
卢仁节跟他说话的间隙,他正想着,武才人果然好用。
现在兕子又变得乖巧了不少。
但是在卢仁节看来,却是越发觉得太祖皇帝深不可测。
他的朋友告诉他,其实魏砚已经承认了,只是,这种事,就得你先开口。
卢仁节明白,于是在下一次朝会,终于是把改年号,提上了进程。
而改年号这件事一提出来,必是立即引起广泛的争议。
之前魏砚所提出来的,只是‘亲政’。
现在这年号一改,是不是皇帝也该变了。
太祖皇帝不应该仅仅只是‘亲政’,干脆就名正言顺地直接上位吧。
当然!
前提条件是,自太祖皇帝回来后,大魏天下又一次海晏河清。
为了这天下,太祖皇帝也该重回帝位。
面对卢仁节的提议,说实话,朝中也没人敢说不。
魏砚的那些子孙,更是很清楚,他们可能永远也没有办法继位了。
卢仁节提出来后,魏砚当然要推脱一下。
说自己不适合当皇帝云云。
然后……
又向民间征集意见,这由谁来当皇帝,也该听听百姓的心声。
但是这百姓的心声,说白了,不就是凭一张嘴的事。
卢仁节说百姓支持谁,那百姓就支持谁。
在出色的话术诱导下,魏砚赢得了所有百姓的民心。
比如说……
卢仁节不会问百姓觉得谁适合当皇帝,因为百姓肯定会说,他自己适合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