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寡人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未曾想,寡人差点着了道,几乎使自己的言行不可一致!”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已经成了庆忌的人生格言。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庆忌能够及时纠正,也是上善之举了。
孙武连忙向庆忌回了一礼,道:“大王,臣只是以为,大王还应该虚心,不可轻易藐视自己的敌人。”
“善。”
庆忌抓着孙武的手,一脸情真意切的表情,说道:“长卿,你真乃是敢言直谏之臣也。”
“若按照你的说法,寡人是否应该防备,赵鞅联合诸侯,一起伐吴?”
闻言,孙武缓声道:“大王的确应该防患于未然。”
庆忌开始端正自己的态度,沉思起来。
防患于未然吗?
如何防?
这是最难的。
毕竟现在敌明我暗,庆忌还不知道,赵鞅那边有什么破局之法。
“长卿,你说……齐侯敢于挥师伐吴否?”
“这……不无可能。”
孙武皱着眉头道:“齐侯已经垂垂老矣,可能活不了几年。这样的人,其实是最危险的。”
“齐侯不满于大王使六家分晋之事,导致齐国无利可图。”
“大王,而今我吴国的精锐大军,尽在中原,若齐军大吴,兵临金陵城下,怕是难度不大。”
“……”
这就是庆忌要防患于未然的地方。
吴国的主力大军,全在中原,庆忌并不担心齐国直接出兵,援救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