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氏、中行氏违背天命,斩杀黎庶,欲专权晋国而灭亡晋侯!”
“如今齐国无道,抛弃国君而帮助臣下,吾等决定顺从天意,服从军令,推行德义,消除耻辱,就在此战!”
“如战胜敌人,上大夫得县、下大夫得郡,士得良田十万亩、庶人工商可为官,奴隶可获得自由。”
“我,赵志父若能够战胜敌人而免于问罪,还请国君加以考虑!”
“如果战败有罪,我愿接受绞刑一死!”
“死后以下卿之礼下葬,用三寸厚桐木棺,不用衬版与外棺,用没有装饰的车马装运我的棺材,也耻于将我的尸体葬于我先祖的墓地!”
“战!战!战!战!”
听见赵鞅的这一番康慨激昂的演讲,所有的晋军将士,都不禁大声呼“战”,脸色为之涨红,很是亢奋。
晋军当中,成分是极为复杂的。
上大夫、下大夫、士、庶人、奴隶应有尽有,甚至于还有囚犯……
若能得到这种封赏,何乐而不为?
这正是晋军将士们梦寐以求的。
纵使敌众我寡,又待如何?
若是庆忌在这里,一定会知道赵鞅的这一次誓师将成为后世兵家的楷模。
历史上,商鞅甚至将赵简子的这种以奖励鼓舞士气编制成系统的制度作为秦国的国法,成为战国中后期秦国强大军事力量的精神支柱——军功爵制度。
由此可见,赵鞅的这段话具有相当的进步性。
随后,赵鞅又率领晋军奔赴前线。
赵鞅身先士卒,大夫邮良为其御戎,邮无恤为车右。
看着对面十余万的诸侯联军,显得兵微将寡的晋军,都有些胆怯。
赵鞅则是眉头一皱,又挥舞着手中的长戈,遥指着对面的联军方阵,进行了最后一次的战前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