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微微颔首。
卜商的确不敢这样撒谎。
毕竟,孔子的门徒虽众多,却谁敢诈称孔门弟子?
孔丘在吴国官居右丞相,位高权重,拜到他门下的弟子,也是不在少数的。
孔丘历任大行令、右丞相,不算闲职,但政务并不繁重,所以能空出一些时间来,招收弟子,在稷下学宫讲学。
这也是庆忌所倡导的。
儒家弟子何其之多?
庆忌不知道。
不过,孔丘固然说是“有教无类”,却也不会什么样的弟子都招收。
倘若没有一定的天赋,还真是难以入得了孔丘的法眼。
尤其是卜商这样的年龄,除非是天资聪颖,要不然根本没有资格被孔丘看中,成为他的弟子。
有机会能在十一二岁这种年纪,成为孔丘弟子的,大概就是庆忌的诸公子。
他们的身份尊贵,所以会被特殊对待而已。
按照卜商的说法,他原本是晋国人,因为吴国的各种惠民政策传到中原列国,所以举家迁移到吴地定居。
适逢其会之下,卜商这才被孔丘看中,成了他的弟子……
这是一个天生早慧,而且可以发愤图强的读书人。
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还经常借别人的书籍来看,这可不正是穷屌丝逆袭吗?
也是这样的经历,让庆忌忍不住对卜商高看一眼。
“卜商,你说自己七岁便能将《书》中的《虞书》倒背如流,记忆超强,可当真?”
“不敢欺瞒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