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商鞅变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让爵位和军功挂钩,这就是军功爵制度,最高爵位就是列侯。
但是,商鞅留了一个后门,就是没有明确废除战国时期的流行的封君制,相当于保留了秦王的例外授赠权力。
秦国的封君不同于六国的封君,权利被限制得很小。
比如秦国的封君只能享受封地的税赋,而不能像信陵君一样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二三子以为如何?”
庆忌眯着眼睛,环视一周,看着陛台下的群臣询问道。
“大王,臣以为鸿公子所言极是!”
御史大夫范蠡出列道:“我吴国而今有户数一百七十余万户,受封食邑,可上不封顶!”
“或以军功爵位、财帛、良田叠加,世袭罔替之封地,除特殊情况外,应该予以取缔!”
“臣附议!”
群臣都纷纷站出来,赞同公子鸿的这一主张。
见状,庆忌终于是不再坚持。
像是熊轸、勾践这样的亡国之君及其后裔,庆忌需要保留他们的宗庙祭祀,所以给予几百上千户的食邑,世袭罔替,无可厚非。
但是,对待功臣,庆忌要是这么做。
长此以往,吴国有多少个县能封出去作为功臣的封地?
庆忌原本是还打算册封孙武为武安君,以彰显其功绩的。
现在看来,大可不必。
等孙武被擢升到吴国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中的最后一级彻侯之后,庆忌或许能考虑册封孙武为武安君……
不过,这个事情的难度极大。
君,不等同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