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家父薨逝……”
“什么?”
庆忌连忙走下台阶,将姬胜扶了起来。
“贤侄,还请节哀顺变。生老病死,乃万人之常情也。”
“多谢吴王安慰。”
姬胜一脸感激的神色,说道:“吴王,实不相瞒,我君父临终前,留下遗诏,命侄儿率领郑国,向吴王你称臣纳贡。”
“自此之后,郑国当为吴国之附庸。”
“侄儿年少,不及亲政的年纪,听说吴国多大贤,还请吴王择一大贤入郑,任正卿!”
“郑国,多年来亦是饱受晋人凌辱,为保证郑国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还请吴王派遣精兵强将,屯于新郑之侧,以备不时之需。”
“……”
看不出来。
郑伯姬趸和姬胜,这对父子是真的上道。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吴国对待附庸国的传统,就是以大臣进入附庸国执政,再派遣兵马屯驻于其国都附近。
这样一来,能让吴国在潜移默化当中,消化自己的附庸国。
为日后的吞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对待郑国,这样的办法不一定奏效。
因为郑国不同于一般的小国,有底蕴,有国力,不可能被吴国轻易消化掉。
“难得贤侄和郑伯有这份心。”
庆忌拍了拍姬胜的手背,意味深长的道:“从今往后,有寡人在,有吴国在,哪怕是晋国都不能动郑国分毫!”
“汝父郑伯的在天之灵,应该得到安息矣!”
一听这话,姬胜也是装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躬身道:“多谢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