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许久之后,庆忌终于扫视了孙武、伍子胥、伯噽一眼,开腔道:“明日一战,有很多人会死,可能是寡人,可能是尔等。”
“寡人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身后之事。”
“昔日,太师(季札)曾跟寡人提起过立储之事,欲让寡人选定储君,以正国本,寡人以自己春秋正盛为由推脱。”
“现在想来,不得不慎重考虑。”
顿了一下,庆忌缓声道:“二三子以为,在寡人的诸子当中,何人堪当大任?”
庆忌这是要托孤?
不错!
实际上,庆忌这是出于保险起见。
毕竟他知道自己要是死在楚国,会给吴国造成多大的影响!
寡人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庆忌可不是这种人。
吴国在庆忌的手中达到鼎盛,庆忌也不想自己苦心孤诣,耗费十一年的时间打造出来的吴国,在自己手中由盛转衰。
倘若他在世时,没有选定储君,必将会引起吴国内乱,诸公子争储之事。
好似齐桓公死后的齐国“五公子之乱”,这是庆忌绝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亲者痛,仇者快且不说,关键是会让吴国的国力一落千丈,可能又会回到原点。
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一次是生是死,庆忌都已经起了立储的念头。
“大王,切莫悲悯自己。”
伯噽当即表示道:“大王曾说过,胜败乃兵家常事。”
“而且,大王洪福齐天,臣相信,便是联军兵败,大王也可安然无恙的回到吴国!”
听到这话,庆忌只是轻笑一声,摆了摆手道:“伯噽,汝不必宽慰寡人。”
“寡人为国家社稷所计,当巩固国本,说一下尔等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