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何意?熙公子可否阐述出来?”
孔丘问道。
吴熙沉吟片刻后,便回答道:“敌国人事荒乱,就可以以十破百;敌国兵器不备,就可以以半击倍,所以,军事争夺不打坚固的城池,有道义的不打无君的国家。”
“要使人不知其将要来到,到了就无法防御;要使人不知其将要离去,去了便不能阻止。”
“敌人虽多,也是不能阻拦和防御的。”
“先生,学生之翻译,先生可满意否?”
“善。”
孔丘微微颔首,又让吴熙坐下。
紧接着,孔丘又点了几个公子起身回答问题。
都是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孩子。
或是翻译一段文字,或是背诵一段文字,基本上都能做到。
这让庆忌颇为诧异。
究竟是他们的天赋过于妖孽,还是庆忌自己低估了诸公子的学习能力?
下课后,诸公子又要完成自己的另一项学业——君子六艺。
所谓的君子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是这个时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
其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于六艺的学习,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
诸公子现在要学习的,是“御”,也就是驾驭战车……
如吴鸿、吴熙,因为较为年长,所以先学“射”。
诸公子在学“御”、“射”的时候,太师季札也到场,跟着孔丘一起指导他们。
看着在马场上,有模有样的进行着戎车驱驰的诸公子,庆忌倍感欣慰。
季札随即来到庆忌的面前,与他对席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