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在西地推行县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好在,吴国的疆域土地算不上太大,地方设县治理,已经是绰绰有余的。
“大王,老臣以为,西地驻军一万五千人,实在过多,理当裁撤一些!”
季札又道:“我吴国当前的常备军,在六万人以上,战时尚可,只是平时未免显得过于臃肿。”
“请大王下诏,裁撤部分常备军,以致合理!”
庆忌点了点头,说道:“准奏!”
和平发展时期,吴国的确不需要太多的常备军。
因为吴国真正的对手,只有楚国。
而现在,楚国正在跟中原的诸侯联军死磕,又经历了跟吴国大战的惨败,好几年都未必能缓过气来。
所以,短时间内,吴国不需要担心楚人会反扑,然后遭逢大战。
西地的驻防兵力,至少需要一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各个城邑的守兵。
随即,庆忌就跟一众公卿大夫商议起来。
吴国的常备军在三万五千人,其中不包括被钟吾国与徐国养着的四千兵马,伍子胥麾下的一万人驻防于西地,以备不测。
五千人驻防于会稽郡,五千人驻防于江淮一带。
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则是驻防于吴国本土,拱卫都城,以随时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右丞相计然又进言道:“大王,臣以为我吴国应以新都金陵为中心,将官道通于四方,尤其是西地与会稽郡,为我吴国新地,理当大力修桥铺路,挖通水道,使水路、陆路尽皆畅通无阻,漕运无虞!”
“准奏!”
计然的想法跟庆忌是不谋而合的。
不论是西地,还是会稽郡,都属于吴国刚刚夺取下来的地盘,人心未附,庆忌终究不能太过放心。
修桥铺路,沟通水道自然是要做的。
这样一来,能极大的加强都城与各地方之间的联系,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