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大多卖的是冻梨冻柿子、冻鱼、冻白条鸡、烤地瓜。
买货的人很多,卖货的都抄个袖的站在那,有人来问的时候才呆滞的回一句,也许是现在个体户尴尬的身份让这些市场缺少了它应有的嘈杂和生气。
这个时候谁能想到他们马上就要扯掉“无业游民”的帽子,成为最早富起来的“万元户”。
在制度并不完善的环境之下,个体私营经济“摸着石头过河”,在经济的大潮中也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
李东选好一个地方,在空间屠宰场里领出一个切肉师傅,在拿过一个架子上边铺上木板放上劈成两半的猪肉,找出纸壳写上“猪肉1.5元一斤,排骨1元一斤不用票。”
新鲜的猪肉在这寒冷的天气里冒着白气,很快就吸引来顾客,主要是不用票,马上要过年了们都开始储备年货。
不大一会就围了一圈人,200多斤的肉一个小时全部卖完。
回到暖和的车里李东搓搓冻的麻木的双手和脸,看看天色还早又拿出一头猪。
这回李东不去了太遭罪了,找出一个在空间市场里的售货员卖去了,他在暖和的车里看着,以防万一出现意外情况。
这头猪卖的慢了点,天色都有点擦黑了才买完,几个人收拾好东西上车以后李东把他们都收进空间里。
开车找了一个旅店,简单的做了登记两块五一天,房间是真的简陋,只有两张小床和一个柜子和一个红色铁皮暖水瓶。
锁好门从兜子里倒出今天的营业额一大堆零钱津津有味的数起来,数自己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
几十年后渐渐的等移动支付发展起来,钱都成了一行冰冷的数字,少了很多这种快乐。
两头猪卖了七百多块,一天就够偿还所有债务了,开心的想着自己是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bug。
晚上进入空间中餐厅点了四个菜再烙了几张饼卷上熏好的肘子,香,真香!
吃完没一会肚子就吉哩咕噜的赶紧跑到厕所,这副肠胃冷不丁吃这么多肉还有点受不了。真替自己感到悲哀,穷到肠胃都不认识肉了。
早上在空间里吃好早饭,出门把车开到僻静处,在空间里调出售货员、屠宰员和空间里屠宰好的猪又来到老地方,铺上案板还是昨天的价格卖。
李东闲着没事下车打听临街的房子有没有卖的,总住旅店也不是个事,买个临街的既可以住也可以做生意。
在烤地瓜的大桶里挑一个小一点的,这样的能烤透,边走边吃还能暖手。
拐过街口一栋房子引起了李东的兴趣,米黄色的墙体白色的窗户尖尖的房顶,浓浓的俄式风格。
这栋房子不光位置好,而且房子结构呈直角跨两条街。
李东走过去绕着房子张望,一个穿着绿色军大衣金发碧眼俄国大妈拎着一条肉走过来警惕的看着他“你找谁?”
一口地道的东北话,“阿姨你知道这附近谁家卖房子吗?”
俄国大妈眼睛一亮指着这栋房子“你看看它怎么样?”
李东一愣没想到随便一问就问到正主,他拍拍墙壁“”看外表还是不错的。”
俄国大妈面带忧愁“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要不是因为它我早就回国了,你可以进里边看看,这是最棒的房子。”
俄国大妈打开门领着李东进来,外边一圈门市房,里边都堆满了杂物。
再往里走是一个石板铺成的院子和一栋二层小楼,小楼外墙雕刻着浮雕,李东虽然不懂但看上去就很精美。
进到小楼里边地面铺的是地板,漆面已经不是很鲜亮踩上去还有些咯吱咯吱响。
大壁炉的柴火烧的很旺,一楼是客厅、餐厅和厨房,最让李东惊喜的是还有一个卫生间和冲水式蹲便。
二楼是四个卧室和一个书房,李东看到书房里挂着一个军人的照片,通过俄国大妈的讲解原来她父亲是苏联红军还是团长,1946年因为旧伤复发没和部队一起撤离在哈市养伤就留在了这里。
李东转了一圈对房子是非常满意,“阿姨,你这房子有房本吗?”
李东担心这房子要是没房本可麻烦了,俄国大妈转身从书架的一个盒子里面拿出一张纸递给他,李东拿过来仔细的看看,房屋面积、位置都对得上才放了心。
“阿姨,你这房子要多少钱?”
俄国大妈犹豫一下伸出一根手指“我要1000块钱,”说完有些紧张的看着他。
李东心里一松面上不动声色故作犹豫思考状,“阿姨说实话,我这里的钱还差点。”
“你有多少?”李东从包里拿出昨天的营业额都放在桌上,“我只有700多块。”
李东想如果她不同意就明天把钱凑够再来。
俄国大妈看着桌子上的钱有些伤感又有些如释重负最后长叹一声“好吧卖你了,虽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你是出价最高的,我必须马上回国了,走咱们现在就去办理过户。”
说着俄国大妈拉起他就走。
南岗房管所是栋破旧的灰色小楼,俄国大妈熟门熟路的领着他来到二楼的办公室推门进去,“小张又要麻烦你了我要过户。”
屋里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面带笑容的看着她“苏珊大妈你的房子有人买了?”
“哈哈,快进来小伙子”。
李东拿着户口本进来,小张看见李东这么年轻愣了一下,接过户口本看一眼,“你们在这等一会,我去找档案。”
李东和苏珊大妈闲聊“阿姨你经常来这里?”
“是的,我还有两套小一点的房子也卖出去了,就剩这套大的耽误时间了。”
李东心想俄国大妈是彻底不回来了。不大一会小张拿着档案袋进来笑着说“这回你可以放心的回国了。”
苏珊大妈高兴的说“是啊,我马上就要见到我的妈妈和她做的萨拉肉了。”
手续很简单,把画了张简易图的纸填上李东的名字打上钢印,盖上红章又交了2块钱的工本费,从此这栋房子就姓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