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人走后,留下的人们并未歇息。
大雪遍地的极西高原上,就这一块气温不低,绿草悠悠的福地。
不过这些多是杂草,留着它们就是在浪费这片上好的土地。
于是,老人小孩们进行了分工。
他们身为三城核心成员的家属,都有多次灌顶的机会,最少也拥有农工文战技艺之二,四门齐全的也为数不少,多面手简直是家常便饭。
所以只能自行选择,喜欢种田的组织起来开荒播种。
喜欢加工制作的则开始制造工具,完善城镇的各种设施。
擅长文典的进行统筹安排,擅长战册的则负责给小孩启蒙武学。
当然,这算是本职工作。
工作之余,谁有余力想做点别的也行,不耽误本职工作就好。
熊家镇、碧海城、太平城虽各自独力运行,但信奉的都是神农老祖,且持续了二十多年。
发生一些小矛盾,在共同的老祖面前不算个事儿。
绝大多数矛盾,只要几方威望最高的族老长者出来说几句就能调解。
偶尔遇上很难调解的,那就……上擂台打一场呗,只要不打死打重伤就行。
这是大武惯例,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族老长者难以调解的矛盾,无非难分对错,只能如此处理。
拳头没人硬,还非要纠缠不休的人,那就懒得管了。
好在这种闹心的事很少,第一批小镇居民人数量上万,一个月都难得开一次擂台。
在整体团结友好的环境下,福地各项事务都在稳定且迅速的推进。
反正三城随时可以给仙山“打钱”和物资,一应所需都能供应。
顾恪更不是黑心资本家。
待到走上正轨,福地居民的劳动产出会按比例折算成物资和赐福,反哺给三城。
这样做还有一個好处,那便是让福地的老幼居民明白,他们也是能创造价值的。
这些人的父母儿女冒着生命危险与妖诡作战,换来他们的安稳生活。
他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勤劳,给父母、儿女提供更大的支持。这与在外界劳作还不太一样,因为给他们结算的是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