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视了一圈,杜衡是气不打一处来,尤其是看到跟着自己的小白医生也低着头,心里更是恼火的不行,“白医生,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白医生打了个激灵,赶忙站直身子,抬起头说道,“按照湿气的轻重不同,可以分为水湿、湿瘀、湿滞。
这位患者的程度,应该在湿瘀这个程度。”
小白医生没敢多说,也没有对每一个名词进行解释。
他现在就是奉行少说少错的理念,尽量别把杜衡的火气引到自己身上,就万事大吉了。
而杜衡在听到这个回答后,心头终于是轻快了一下。
这要是跟了自己几个月的小白医生都回答不上,那他可真就有想死的心了。
不过好在,后面的情况就好了很多。
虽然还是有部分人的辩证和治疗,有些许的瑕疵存在,但也都不影响正常有效的治疗。
而且回答问题的答案,再也没有刘医生那么离谱的。
即便是忙完缝合赶回来的李医生,回答虽然不是完美优秀,但也是规规矩矩的。
以此做个对比,同样一起留院的三个人,曹柄鹤水平最好,下来就是李医生,最后则是刘医生。
曹柄鹤与李医生两人,彼此之间虽然也有点差距,但最起码表现出了博士该有的水平。
而这个刘医生开药用药水平,别说博士了,硕士水平都困难,对于一些基础的中医知识,甚至可能也就是个本科水平,甚至还不到。
但是他也有优点,那就是今天所有的病人查完,凡是他经手的患者,辩证都是大差不差的,开方也都是合理的。
可问题就是,看病治病看似是两件事,但其实是一件事。
因为不会用药,药用的不对,你就算诊断的再准,那也是一点求用不顶。
病人来找你,人家要的是疗效,是结果。
要是人家喝了你的药,一点效果都没有,就算你的诊断是准确的,最后在病人那里,还不如就是错的呢。
省的人家因为病没有治好,反过来骂娘。
直接错了挨顿骂也能接受,反正不亏。
但对了一半还挨骂,心里这不得憋屈死?
因此在查完房之后,杜衡对其中一名主治医师说道,“郝医生你跟我来一下。”
之所以要叫这位郝医生,
其实这种事情,应该是杜衡帮着吴主任去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