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同宋宥珍说着,浅浅的河里,不少半大不小的孩子,一手簸箕,一手桶的,捞到鱼虾之后顺手倒进桶里。
一看就是掌握了技巧,动作格外的迅速。
宋宥珍在家里,自然必不可免的面对宋母的一番询问。
宋宥珍简直的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宋母直接愣住了。
“不能吧!这姑娘家里条件那么好,怎么可能看上了咱们村里的泥腿子。”宋母喃喃自语着,不是他对自己儿子没自信。
而是他们家的条件,配不上别人家的闺女。
村里人嫁闺女都还有要求,更别说镇上了,是得准备三转一响吧!(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就是这个条件他们也娶不起啊!闺女倒是能赚钱,可到底不是宋宥贵的,不能把结婚的重担压在她的身上,这就太不像话了。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能力做什么样的事情?他们家里的条件摆着的,就更加不能够好高骛远了。
宋宥珍看着她,并不知道在短短的时间里,她脑海里已经有好几个运转了。
“妈,八字还没有一撇的事情不用担心,大哥也没有放出话了。
船到桥头自然直,真的到了他们两情相悦的地步,咱们在想解决的办法。
越接近是一个性格很温和的人,相信家里也不是那种会刁难的人家。”
只是她隐约记得嫂子似乎是独生女,这是以后嫁过来还是上门,这才是大问题。
有客人上门自然不能太寒颤了,宋宥珍昨天买的肉还冰镇在井里,拎出来剁碎打算包一顿饺子。
再炒上一个肉末土豆丝,在煮一个西红柿炖豆腐白菜汤。
宋母都腾开手上的活,帮忙揉搓面团,宋宥珍看着更加觉得是刀子嘴豆腐心了。
一边说着,对方不是最理想的谈婚论嫁对象,可是在招待方面却又拿出十足的架势,把他哥的脸面保护的妥妥帖帖的。
或许这就是一个母亲最大公无私的爱了。
几人回来的时候也是带着收获的,楚月也亲自下去体验了一场。